“两弹一星”照亮青马筑梦之旅——安徽大学“隐名如星,薪火长明”志愿宣讲团走进西华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04 13: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恒瑞、李波   阅读 28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张恒瑞、李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两弹一星”精神,2025年7月29日,安徽大学“隐名如星,薪火长明”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走进西华师范大学,为第九届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训班学员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西华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科科长易晓敏、校团委办公室主任谭琳珲,第九届青马班全体学员参加本次活动。

▲图为宣讲团团长进行“两弹一星”精神讲解

宣讲活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宣讲团成员李波分享《程开甲人物传》,以“曲折求学—学成报国—再起征程”为线,讲述其传奇人生: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的程开甲,放弃剑桥挽留归国;1962年,他赴罗布泊参与核试验二十余载,家人不知其工作内容;1966年氢弹空投试验前,他冒核辐射风险钻入爆心检查设备,“我是技术负责人,我不去谁去?”的话语震撼全场。李波提及,程开甲90岁仍授课,黑板上“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是其一生写照。

▲图为宣讲团成员李波进行程开甲人物故事分享

下半场,宣讲团团长张恒瑞以《“两弹一星”背后的上层决策》为题,按时间轴解析20世纪50至7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推动“两弹一星”工程的历程。他介绍,1956年钱学森提交相关意见书,三个月后中央便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这种效率背后是破釜沉舟的决心”。结合解密档案,他还原了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周恩来主持协调会的细致,让学员认识到“两弹一星”成功既是科技突破,更是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播放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历史影像时,全场屏息,随后掌声雷动。

▲图为宣讲团与西华师范大学第九届青马班师生的合影

宣讲结束后,谭琳晖寄语学员:“今天的宣讲不是终点,而是你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的起点。希望你们走出教室后,能把‘隐姓埋名’的奉献转化为‘显功于国’的行动 —— 在实验室里,是攻克技术难关的执着;在乡村田野,是助力振兴发展的实干;在国际舞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自信。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坐标系中,找到最坚实的落点。 作为青马学员,更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让青春在强国建设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恒瑞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