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瓜岭,实干赋能振兴——广州铁职院“田园卫士”突击队三下乡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8-04 1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汝欣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7月11日至26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田园卫士”突击队怀揣赤诚之心,深入广州市新塘镇瓜岭村,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突击队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精神传承”为抓手,构建“三产联动”乡村振兴模式,用青春智慧为古村注入发展新动能,用实践行动书写校地协同的振兴答卷。

图为突击队出征合影

科技赋能农业: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

荔枝是瓜岭村农业核心产业,但其叶片病害问题影响着产量与品质。针对当地荔枝产业“虫害识别难、防治效率低”的痛点,突击队依托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系统采集并预处理1123张荔枝叶病害图像,构建起专属数据集,成功搭建病害检测模型,部分病害识别准确率超90%。

图为突击队成员对荔枝叶片进行虫害识别

团队还开发出轻量化识别程序,实现“拍照上传-实时识别-防治建议”一站式服务;后续计划推出叶片病害巡检小车,借助识别模型实时分析病害情况。

图为突击队成员对巡检小车进行检测

除聚焦“生产防治”,突击队还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创新设计出荔枝拍拍灯、荔枝耳饰、荔枝书签灯等10余种系列文创产品,全方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力推动当地荔枝产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提质升级,让精准农业理念扎根荔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科技活力。

图为荔枝文创,左边为荔枝耳饰,中间为荔枝拍拍灯,右边为荔枝书签

文旅融合创新:焕发古村文化“新活力”

“穿越百年碉楼,解密侨乡烽火”——在瓜岭村宁远楼前,游客化身“抗战村民”参与沉浸式剧本杀《瓜岭侨乡:碉楼烽火案》,在解谜中触摸古村历史脉络。这是突击队为激活文旅资源打造的创新项目之一。

图为剧本杀封面图

依托瓜岭村“侨乡+水乡+古村”的三重文化底蕴,突击队构建起“虚实融合”文旅体系:整合古祠堂、非遗工坊等资源,设计“文旅路线”“田园路线”2条精品路线,串联智慧农业、农耕研学等10余个节点。经测算,两条路线可分别满足3-4小时、5-6小时的游览需求,较原有散客游览停留时间延长2-3小时。图为文旅路线图

同时,运用AR技术升级村内4处墙绘,让乡土文化传播效率提升30%。手机扫描壁画,静态画面即刻“活”起来,不同墙绘还会触发不同故事。墙绘由此变成“动态窗口”,让人在虚实之间触摸乡村脉络,感受文化力量。

图为AR墙绘效果

精神传承铸魂:厚植乡村发展“软实力”

突击队构建“四位一体”研学体系,开展公益研学活动。通过微缩沙盘与智能小车演示激发儿童科技兴趣,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课堂播撒责任与家国情怀的种子,借助益智博弈与阳光体育培育规则意识、协作精神等品质。这种“知识+价值+实践”的模式,以精神浸润与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层动力,让文化与精神力量扎根乡土。

图为智慧社区实景演示

图为突击队向孩子们阐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在非遗传承领域,队员们沉浸式研习掐丝珐琅、布艺郁金香制作、漆扇、点茶技艺等4种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循环经济等相结合,例如用牛仔边角料制作布艺作品。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校地协同的实践——团队将多种非遗体验融入旅游路线,推动传统技艺转化为体验经济新动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非遗布艺老师教学针法示范

走访瓜岭村越战老兵黄义洪老先生,则为乡村精神传承添上厚重一笔。黄老先生回溯40年军旅岁月,讲述海南解放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经历,那些枪林弹雨中的坚守、战友间的生死相托,无不彰显着“身后是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他叮嘱青年传承“爱国、担当、奉献”精神,让红色基因在乡土间流淌。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英雄故事扎根乡村,以精神之力凝聚人心。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越战老兵黄义洪围坐交流,聆听烽火岁月故事

三产联动闭环: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

以智慧农业筑牢一产根基,借产业延伸拓展二产价值,凭农文旅融合激活三产活力。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田园卫士”突击队聚焦瓜岭村,打造“农业筑基-产业增值-文旅赋能”三产联动模式:借智慧农业系统为荔枝产业智能化升级护航,设计荔枝文创延伸农业产业链,整合古村落与非遗文化,将墙绘与AR科技融合,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古村振兴。

十五天的扎根,是青春与土地的深度对话;校地的协同,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田园卫士”突击队将持续深化与瓜岭村的共建,以技术反哺、文旅创新、精神培育为支点,让青春力量在“百千万工程”的广阔天地中持续发力,助力古村在新时代的振兴画卷中书写更动人的篇章。

图为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汝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