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见玫瑰花海——看山商学子三下乡如何“酿”出乡村甜蜜事业

发布时间:2025-08-04 12: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85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玫瑰绽放新希望·青春筑梦乡村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积极响应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在我系指导老师袁嘉怡的指导下,实践团动身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相连村进行实践活动,每个人心中那团对此行的火焰,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又如燎原之势般汹涌。它照亮了他们前行的漫漫征途,让他们在践行的道路上,无惧风雨,无畏险阻,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七月的滇中大地,绿意葱茏。7月21日,晨曦初露,山东工商学院“玫瑰绽放新希望· 青春筑梦乡村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年轻身影已穿行于万亩玫瑰花海之间。在这里,他们用8天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相连村,走入人民群众的心中。在这片被誉为“玫瑰花之乡”的土地上,青年学子与玫瑰产业相遇,以三下乡实践为笔,书写助力乡村“甜蜜事业”的青春答卷。

对话村委:解码玫瑰产业的“甜与忧”

实践团首站来到安宁市铁厂村委会,与村委书记围绕玫瑰产业发展展开深度交流。据村委书记介绍,铁厂村委会主导的玫瑰种植已形成规模化布局,500-600亩的种植基地里,依托云南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通过扦插技术实现一年三季产出,每年12月剪枝、次年4月盛放的种植周期,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甜蜜规律”。

虽掌握增收的”甜蜜规律“,但产业升级仍需奋斗。“目前玫瑰产业仍以初级加工为主”,村委书记坦言。在产业链方面,玫瑰花虽已转化为玫瑰馅料、玫瑰醋、玫瑰糖等产品,但高附加值的玫瑰精油提炼规模有限,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在品牌建设方面,“滇红”商标虽已注册成功,“玫里传说”抖音号的线上推广与手工体验项目的游客引流也初见成效,但市场营销渠道依旧不宽、产品创新力度不足,仍是制约“甜蜜事业”升级的瓶颈。

市场挑战虽是瓶颈,但幸有政府兜底。村委书记还提到“市场波动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玫瑰收购价在2-25元间大幅起伏。今年受雨水影响出现减产后,政府迅速出手将统筹收购价稳定在7-8.2元,叠加奖励、贴息政策及地理标识申报支持,为产业稳住了‘基本盘’。有政策托底和自然优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产业链拉长、把品牌做好。”村委书记的话,点明了玫瑰产业的提质方向。

走访农户:田间地头的“甜苦共鸣”

离开村委会,实践团走进相连村玫瑰谷。7月虽已过4月花期,田间培育的绿意中仍能想见繁花盛景。实践团走访11家种植户,在田埂边与农户围坐交谈,详细了解玫瑰种植的日常管理、成本投入、收益核算等实际情况。种植户语重心长的话语,让队员们触摸到玫瑰产业蓬勃表象下跳动的真实脉搏,也深刻理解了提升价值链对乡村振兴的关键意义。带着思考,队员们走进相连村玫瑰谷。

烈日下,花农张师傅正麻利地采摘着饱满的重瓣玫瑰。“要赶在日头最盛、精油含量最高时摘。”汗珠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实践团成员们俯身帮忙,指尖被花刺轻扎,鼻尖萦绕着晨露与玫瑰交融的独特气息。在与张师傅及多位种植户的深入交流中,同学们记满了笔记本:从土壤改良的诀窍、有机种植的推广难点,到花农对稳定收购价的深切期盼。每一片沾着露水的花瓣,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景。

农户们陆续介绍,一年中4月盛花期是最繁忙的阶段,从清晨采摘到分拣分级,再到及时运送至加工厂,各环节需紧凑衔接,往往需要全家协作才能完成当日生产任务。实践团成员结合会计专业知识,针对农户在资金管理、收益核算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重点普及了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与防范要点,从“验证码保护”“转账核实”等细节入手,帮助农户提升财产安全意识。

通过与农户的深度互动,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带来的“甜蜜收益”,也需要通过知识普及筑牢农户的“安全防线”,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支撑起乡村发展的稳健步伐。

探秘工厂:流水线里的“甜味升级”

实践团最后一站探访相连村玫瑰花深加工厂,实地观察了玫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转化。工厂内,鲜花分拣、清洗、熬制、包装等环节形成连贯流水线,工人们按岗位分工协作,在各自环节严格把控质量标准,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其中,实践团成员重点关注了加工环节的效率提升空间,结合流水线运转情况提出建议:可通过优化分拣流程,按花瓣完整度、新鲜度建立分级标准,配套设置专用分拣台与传送装置,减少人工反复操作,同时为后续不同类型产品的加工提供更精准的原料,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青春作答:为“甜蜜事业”注入创新动能

为期八天的浸润式调研,让实践团的思考沉淀为助力乡村的青春方案。队员们结合山商在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品牌策划等领域的学科专长,围绕玫瑰产业的痛点展开热烈讨论:

①品牌塑造:提议提炼“八街玫瑰”核心文化价值,设计统一地域品牌标识,讲好高原阳光与花农匠心故事;

营销赋能: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并策划“玫瑰采摘体验游”等农旅融合项目;

产品创新:建议研发玫瑰衍生的文创产品、护肤品等,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溢价空间;

花农链接:构思搭建更透明的信息平台,帮助花农及时获取市场动态,增强议价能力。

这些凝聚着青年智慧的初步构想,已整理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与建议书,即将递交给当地相关部门与合作企业,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晚霞再次浸染相连村的玫瑰花田,实践团的旅程临近尾声。回望这片被青春热情浸润的土地,队长康信杰感慨万千:“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玫瑰的芬芳,更是对乡村振兴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滴汗水,每一次走访,都在告诉我们,青年的‘自找苦吃’,就是要用专业知识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玫瑰酱一样,越过越甜!”

当山商学子的青春理想与云南边陲的玫瑰花海热烈相逢,知识的种子便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悄然播撒。他们带走的芬芳记忆,终将化为反哺乡村的力量;而相连村玫瑰产业的“甜蜜事业”,也因这股青春活水的注入,正酝酿着下一个更馥郁、更蓬勃的春天。

青春的脚步踏过田垄,科技的智慧融入花魂——当年轻的心跳与大地丰收的脉搏同频,那绵延的玫瑰花海,便成了酿造时代甘醴的甜蜜源头。

撰稿:康信杰、张悦、王曼琳、蒋志航、李玉

图片:许舜凯、李渺、石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