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同泽) 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团中央暑期“三下乡”号召,2025年7月8日起,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星火暖田 蓝韵童心”志愿服务队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官寺村,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专项社会实践。志愿者们怀揣炽热初心,聚焦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以青春使命为笔、青春志向为墨、青春担当为砚,在时代的田野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巧手生万物,智趣润心芽
想象力是童年时代弥足珍贵的宝藏,比世上一切泉水都要甘冽,为了让这汪清泉永久流淌,美术便应运而生。志愿者们精心策划创意手工活动,将美育与童趣想象巧妙融合。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发挥自身的创想,在小卡片上画出心之所向,用橡皮泥捏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用彩纸折出小船、蝴蝶。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用自己的双手搭建起心目中天马行空的未来,在色彩的碰撞中锻炼了空间思维,激发了无穷的创造潜能,在童心中播下创新与艺术的种子。
安全护童行,知识筑屏障
童年无忧,安全为基。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和日常生活常识,志愿者们将安全知识科普定位为生命必修课。志愿者们带着丰富的安全知识和互动游戏,为孩子们讲解红绿灯规则、交通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知识,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牢记交通规则与生活常识。这堂接地气的安全课,切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道识别风险、应对危机的认知与能力屏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更加安全和广阔的蓝天。
文脉启童蒙,墨香传薪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自信的源泉。服务队致力于让文化传承”活“起来、“趣”起来。在汉字启蒙课堂上,志愿者们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日”“月”“山”“川”等字的字形演变,孩子们通过笔尖描摹,感受汉字象形会意的魅力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在折纸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折“红船”探寻红色血脉,折“老虎”演绎生肖文化,折“粽子”共话端午习俗。方寸纸张,折叠千年脉搏;点横撇捺,书写文明火种。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趣味手工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小小传承人,体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活力,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青春聚风力,星火照未来
十天的朝夕相处,有付出,更有许多收获。官寺村的绿野晴空,见证了志愿者们用智慧启迪童心、用真诚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初心的青春身影。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手中诞生的创意作品,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青年服务国家”的真正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志愿者们深知乡村振兴需要教育的滋养,同时也需要文化传承和人才支撑。此次“三下乡”实践,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国情体悟,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淬炼升华。志愿者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精进专业能力,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熠熠生辉。他们坚信,今日在官寺村播下的点点“星火”,终将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汇聚成希望之光,照亮更多童真的小小梦想,也照亮新时代青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奋斗前行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旭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