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刘明月、罗深耀、黄菲菲) 夏日炎炎,暑期来临,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溺水事故作为暑期安全的“头号杀手”,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为筑牢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防线,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荔美新风”突击队,响应学校“百千万工程”“双百行动”号召,于暑期深入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为当地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项行动,用青春力量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撑起“保护伞”。
把安全课搬进孩子心里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听进去、记下来,遇到危险时能用上?这是“荔美新风”突击队出发前反复讨论的问题。队员们调研发现,传统的安全说教往往流于形式,孩子们要么听不懂,要么记不牢。针对这一痛点,团队决定摒弃枯燥的理论灌输,从儿童认知特点出发,设计“能参与、能记住、能运用”的防溺水课程。
行动当天,乌塘镇的小学教室里坐满了眼神好奇的孩子。队员们一进门,就穿上了印有“安全守护侠”字样的卡通马甲,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去游泳吗?”队员小刘的提问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回答:“河边!”“水库!”但当被追问“为什么不能去”“遇到有人落水该怎么办”时,不少孩子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这正是突击队想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以情景剧开场,两名队员分别扮演“偷偷去野外游泳的小朋友”和“发现危险的安全员”,通过夸张的动作和对话,演绎了野外水域的隐藏风险——看似平静的河边可能有暗流,水库岸边的湿泥会让人滑倒,深水区的水温差异可能导致抽筋。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时不时为“剧情”紧张地攥紧小拳头。
▲图为突击队成员给小孩子授课
动画+口诀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光靠情景剧还不够,得让孩子们直观看到危险,记住关键技能。”突击队早已准备好“秘密武器”——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特制的防溺水急救动画视频。
视频里,卡通人物“铁小安”带着孩子们“探秘”危险水域:浑浊的河水下可能藏着水草和石头,看似浅的池塘底部其实深浅不一,施工留下的水坑边缘陡峭易滑。更重要的是,视频用清晰的步骤展示了急救方法: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能盲目下水,要大声呼救“有人生病了,快来人啊”,同时寻找救生圈、长竹竿等工具递给落水者,再赶紧跑去找大人帮忙。
“动画里的‘铁小安’和我们学校的吉祥物一样!”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看完后还主动举手复述视频里的内容。为了让核心准则更易记,队员们还自编了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不私自下水游,不擅自结伴走,遇人溺水找大人,安全警钟心中留。”
队员们带领孩子们拍手朗读,一遍又一遍,直到每个孩子都能脱口而出。“我要把口诀教给弟弟!”三年级的小宇举着小手说,他的话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少孩子纷纷表示要当“家庭安全小卫士”,监督家人和伙伴远离危险水域。
▲图为突击队成员和小孩子互动
避险技能,成为肌肉记忆
到了危险,还要学会应对危险。”突击队设计了互动演练环节,模拟“发现同伴落水”的场景。
队员们在空地上用粉笔画出“危险水域”,随机挑选孩子扮演“落水者”和“发现者”。一开始,有孩子下意识地想“跳进水里救人”,队员们立刻上前引导:“想一想动画里说的,我们还小,不能自己下水哦。”在队员的示范下,“发现者”们逐渐学会了正确做法:先大声喊“老师快来!有人掉水里了”,再跑到旁边的“工具箱”里找出“长竹竿”,伸向“落水者”。
“用力拉!对,脚要站稳!”队员李紫玉蹲在孩子身边,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借助工具救援。汗水浸湿了她的头发,但看到孩子们从慌乱到镇定,从“想当然”到“按步骤”,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着老人生活,老人可能没时间细致教他们避险技能。我们多教一点,他们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项行动,是“荔美新风突击队”“安全童行,新风守护”实践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员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结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播撒安全种子。正如突击队队长所说:“守护孩子的安全,就是守护乡村的未来。我们会把这场行动延续下去,让更多留守儿童在暑期里远离溺水风险,在阳光下安全成长。”
▲图为突击队成员和小孩子的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明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