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冀青暖途实践团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肃宁县的精准帮扶与红色研学,到五悦幸福学校“情暖童梦”夏令营,志愿者们以专业服务传递亲情和温暖,在践行使命中实现双向成长。
精准帮扶显温情 红色研学植初心
7月25日,实践团在学前教育系党总支书记张连瑞带领下,走进肃宁县窝北镇,开展“温情暖童心 薪火传使命——孤困儿童帮扶”实践。
上午,志愿者们携带牛奶、蛋糕、水彩笔等物资,来到窝北镇5组的孤困家庭走访。通过“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志愿者或与孩子携手描摹童真世界,或倾听画作背后的故事,以艺术疗愈打开孩子心扉,并轻声鼓励他们:“努力读书,看见更大的世界。
走访结束后,团队转至肃宁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在雪村战斗遗址,成员们驻足凝视石碑,认真聆听烈士后代讲述烽火岁月,雪村见证了日军的暴行和罪恶,也见证了广大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抗日英烈们英雄事迹流芳百世,永远使人怀念。张连瑞书记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此次研学活动既是对先烈的致敬,更激励着志愿者将红色基因融入服务实践,让志愿精神与爱国情怀同频共振,相互融合。
随后,一行人还探访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垣城址,亲身触摸历史的厚度。
夏令营中传温暖 双向成长共收获
7月26日至30日,实践团参与了由沧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沧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沧州孤困儿童心理协会在五悦幸福学校开展的为期5天的“情暖童梦”孤困儿童夏令营。
7月26日下午,学前教育系党总支书记张连瑞、学院团委书记张海涛、学前系辅导员唐建平、教师邓越与实践团员共同参加了夏令营开营仪式。
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志愿者身兼课堂助教、活动安全员、生活陪伴者三职。心理课上,他们针对“沾棉花糖”游戏中出现的儿童摩擦,及时介入,采用共情引导方式化解矛盾,培养儿童合作意识;法律课上,用通俗语言为孩子们讲解“聚众斗殴”“校园欺凌维权”等法律知识及案例提高儿童法律认知及自我保护意识;体能课上,认真纠正孩子们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防范安全隐患;美术课上,耐心指导孩子们创作,用艺术滋养心灵。
闭营时,参与儿童在行为表现与精神状态上均呈现积极变化,为志愿者提供了直观的服务反馈。孩子们眼中跃动的光彩,成了志愿者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原本内向自闭的小雨主动登上舞台朗诵诗歌,5岁懵懂的小硕学会了团队协作技巧,多动爱咬人的哲哲给志愿者姐姐画了一张专属画。志愿者们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是专业守护与成长引领的双向奔赴,既需要运用专业知识提供有效服务,也能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责任与专业价值的认知。
专业赋能筑品牌 青春担当向未来
冀青暖途志愿服务队已为沧州108名困境儿童建立“一童一档”,发放调查问卷1413份,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困境儿童群体共性需求与个性特点,为精准帮扶提供数据支撑。团队立足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创新“帮扶+成长双轨模式”,构建“政府+企业+协会+高校四螺旋帮扶机制”,打造“一县域一红色研学体系”,依托马本斋纪念馆、黄骅大赵村惨案遗址等红色资源设计研学活动,开发音乐疗愈、美术表达等特色课程,以艺术浸润助力困境儿童成长。
“我们既要做孩子们生活的守护者,更要做成长的同行者。”团队长刘鑫盈表示,未来,志愿者将继续以专业为舟、爱心为桨,在社会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建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