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梁梓珊 谷榕艳)7月20日上午,杏花镇文化站内传来阵阵叫卖的吆喝声,一场“学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的实践课程在此展开。华南师范大学向阳实践队通过别出心裁的集市活动、声音邮局等普通话实践课程,鼓励与支持孩子们说好普通话。本次课程以“实践体验+情感表达”为核心,让孩子们在轻松互动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
模拟集市:在实践中练“敢说”
普通话实践课上,“模拟集市”环节备受孩子们的欢迎。活动模拟真实集市场景,设置了“商品叫卖”“讨价还价”“任务兑换”等互动模块,要求孩子们全程使用普通话交流。从一开始的略显拘谨,到后来的主动吆喝、流畅沟通,孩子们在集市模拟的欢声笑语里,实现了从“不敢说”到“主动说”的跨越,迈出了从“方言乡音“走向“自信表达”,为未来拥抱更广阔天地埋下希望的种子。
“刚开始我声音小小的,怕发音不准同学笑话我。后来轮到我‘卖货’了,为了完成任务,我只好大声用普通话说,结果越说胆子越大,感觉也没那么难嘛!”一位孩子课后分享道。通过游戏化的实践,孩子们不仅提升了普通话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在互动中体会到了清晰沟通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图为孩子们参与“模拟集市”活动
声音邮局:用温情练“会说”
集市游戏在实践中锻炼了孩子们“敢说”的勇气,教会孩子迈向主动交流的第一步,“声音邮局”则传给孩子们“会说”的表达技巧,引导他们在真情传递中发现语言的力量与温度。队员老师引导孩子们将想对家人、朋友说的心里话、祝福或感悟,用普通话录制下来,制成“声音明信片”投入“邮局”。
▲图为队员李嘉宁正在上课
从咬字清晰到情感饱满,孩子们在录制过程中反复打磨发音、调整语气。当被问及录音感受,一位女孩低头摩挲明信片:“在家用肇庆话讲不出口的‘爸妈辛苦啦’,换成普通话之后,那些堵在喉咙口的话自己就从喉咙里蹦出来了!”“声音邮局”让普通话不仅成为沟通的工具,更成为传递情感的载体,让孩子们意识到规范表达背后的温情力量。
▲图为孩子们参与”声音邮局“活动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普通话作为文化载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其推广普及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贯通“语音同声”的基础工程,更是破除沟通壁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在传承文明薪火、凝聚社会共识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夕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