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砼心筑梦队:暑期公益课堂播撒成长种子

发布时间:2025-08-04 17: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淳源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 年 7 月 10 日至 24 日,成都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砼心筑梦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河湾社区与学堂社区,为参与 “爱心蜀托” 公益性假期托管班的孩子们开展了特色志愿服务。

此次活动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服务队精心设计了涵盖文化科普、非遗实践等多元领域的特色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知识,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开启探索之旅。

队员们用专业与热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种子。从趣味科普中点燃求知欲,到非遗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温度,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守护着他们的成长之路,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创意手工实践:指尖绽放童趣与匠心

图为老师讲解钻石画

图为钻石画作品展示

在砼心筑梦志愿中队暑期三下乡特色课程中,钻石画创作成为孩子们追捧的热门活动。队员们提前准备好色彩斑斓的砖石材料与图案模板,耐心指导孩子们通过拼贴、粘贴等步骤完成作品。孩子们专注地选取砖石,小心翼翼地固定在画板上,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砖石画逐渐成型。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与专注力,更在指尖的创意拼贴中,让大家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收获动手实践的成就感。

老师帮助孩子们学习电脑

特色课程中,电脑课为孩子们打开了数字世界的大门。队员们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手把手帮助孩子们使用电脑学习。借助教学软件巩固课堂知识,孩子们在队员的引导下,逐渐熟悉键盘与鼠标操作,感受数字工具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电脑课的辅助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字技能,更以新颖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探索多了一份科技色彩。

老师帮助孩子们完成作品

图为漆扇成果展示图为漆扇作品展示

漆扇绘制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传统工艺的魅力。队员们先讲解漆扇的历史与制作工艺,再示范调色技巧,随后孩子们在素白的扇面上尽情创作,孩子们在颜料与扇面的交融中,感受传统漆艺与绘画结合的独特韵味,每一把亲手绘制的漆扇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与创造力,更在笔墨丹青间播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为石头画作品展示

队员们提前准备好形态各异的鹅卵石与色彩丰富的颜料,从基础的构图指导到调色技巧示范,耐心陪伴孩子们将平凡的石头变为 “艺术品”。每一块石头都被赋予独特的故事这些都藏着孩子们对世界的奇思妙想。

图为草帽涂鸦成果展示

草帽涂鸦活动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性的特点,成为孩子们释放灵感的独特平台。队员们提前备好素净的草帽与各色颜料,从如何在弧形帽面构图,到如何用色彩表现夏日元素,细致引导孩子们将普通草帽变为专属 “夏日勋章”。

图为黏土作品展示

队员们备好各色柔软黏土,不仅示范基础的搓圆、压扁、拼接技巧,更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黏土的可塑性让孩子们能更直接地 “搭建” 心中的世界。每一件带着指温的作品,都是孩童想象力的立体注脚。

图为绘画作品展示

主题绘画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片用色彩与线条表达内心的天地。队员们没有设定固定的创作框架,而是鼓励孩子们围绕“心中的世界” 等自由主题展开想象,同时提供基础的构图建议与色彩搭配思路,帮助他们将脑海中的画面落在纸上。当一张张画作铺满桌面,既是创意的展示,更是成长的印记。

科普与文化探索: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

图为孩子们在三星堆遗址课程

神秘的古蜀文明如何走进孩童心中?志愿队员们带来的 “三星堆文化介绍” 课程给出了巧妙答案。课程以灿烂的古蜀文化为切入点,用 “愤怒的小鸟”“车轮” 等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瞬间点燃大家的好奇心。通过三星堆遗址云资源,孩子们 “近距离” 触摸青铜神树的纹路、纵目面具的奇特造型,在队员的讲解中梳理三星堆百年发掘历程,感受古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让沉睡的文物在趣味解读中 “活” 了起来。

图为孩子们进行生物课程

“生物介绍” 课程则搭建起一座通往生命世界的桥梁。队员们从细胞的微观结构与活动规律讲起,逐步延伸至动植物的生长功能,更结合生活实例解读动物能力在现实中的应用 —— 比如鸟儿的翅膀与飞机设计的关联、蜘蛛结网的韧性与材料科学的启发。层层递进的讲解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生物世界的系统认知,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探索生命的奥秘。

图为孩子们学习海底生物课程

“海底生物介绍” 课程为孩子们推开了通往深蓝世界的大门。队员们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丰富的多媒体展示,系统介绍了鱼类、水母等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清晰呈现不同海域生物的地理分布。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一段段动态的视频,让孩子们仿佛潜入海底,直观感受海洋生态系统的奇妙与多样。

图为孩子学习小象卡尔趣味课程

“小象卡尔”趣味小课堂,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小象卡尔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负面行动,通过队员的引导认识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树立良好的三观。

图为孩子们学习视错觉课程

“科普眼睛与大脑的奇妙” 课程则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以 “骗人的眼睛” 为引子,讲解视错觉 —— 这一大脑加工视觉信息时出现的 “认知偏差”,及其与视觉系统机制、主观经验、注意力等因素的关联。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在一个个生动案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课后纷纷表示 “原来眼睛也会‘说谎’,太有趣了!”

图为探索宇宙奥秘课程

“探索宇宙的奥秘”课程以科学体验以及趣味性为核心,在保证趣味的同时将抽象的天文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探索之旅。通过多维度的互动设计,让孩子们在仰望星空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简单的宇宙奥秘。

日常关怀与课程保障:细节处守护成长

图为英语作业辅导

图为数学作业辅导图为作业辅导图为作业辅导

图为防溺水教育

图为备课讨论

图为备课讨论

图为眼保健操

图为与孩子们的合照

图为与孩子们的合照

图为与孩子们的合照

图为砼心筑梦队合照

虽然这段短短的相处时间已结束,但砼心筑梦队用知识与陪伴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印记仍在延续。从钻石画里的创意迸发、漆扇上的文化传承,到三星堆课程中的文明探寻、宇宙课堂里的科学畅想,再到日常辅导中的耐心陪伴与眼保健操里的细致关怀,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队员们的热忱。这场以爱为底色的实践,不仅让孩子们的暑假充满成长的温度,更以青年学子的担当诠释了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的深意,让文化传承的种子、科学探索的火苗在童真岁月里持续生长,为社区服务与青年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撰稿人:宋淳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淳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