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用镜头传播绿色智慧,用童心点亮城市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04 16: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事迹简介】

2025年暑期,北京科技大学“未城焕绿”实践队以社会服务践行青年使命为主题,依托“长青青成”实践团平台,深入北京城建旗下项目工地,拍摄制作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绿色建造科普视频,并在社区支教课堂与抖音短视频平台中实施传播。队员们以真实工地为素材,用镜头记录绿色建造的智慧,以童趣语言将低碳理念传递给孩子。本次实践在传播绿色知识的同时,也推动高校专业资源服务基层教育,展现了青年践行“双碳目标”的责任与担当。

【事迹材料】

2025年盛夏,北京科技大学“未城焕绿”实践队启程,聚焦“绿色建造进课堂”新命题,携手“长青青成”实践团,探索“科普视频+支教课堂”的融合路径,尝试用视频的语言讲好城市更新的绿色故事,让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在下一代 心中发芽。 本次实践选址于海淀“当代商城”城市更新项目与颐知筑智慧工地,前期由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学生组成视频采编组,深入施工现场,用镜头捕捉绿色建造的“细节瞬间”:再生建材的循环利用、智能工地的远程监测、雨水回收系统的生态补给……这些复杂的专业术语,经过反复打磨与转译,最终成为一个个孩子也能听懂的动画脚本与童话故事。

图1 实践队在“当代商城”项目工地采访技术负责人,记录绿色建造细节

围绕“什么是绿色建筑”“建筑工地的环保小秘密”“智能工地怎么守护城市”等主题,队员们录制剪辑出4支3-5分钟的原创视频,并通过长青青成支教平台,在社区课堂中播放。每个视频后都配有互动游戏和创意手工,例如“建筑废料变身记”再利用瓶罐搭建智慧工地模型;“未来城市绘图秀”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绿色愿景。

图2 社区课堂中,孩子们正在观看实践队录制的绿色建造视频

支教过程中,实践队员担任“小老师”身份,结合视频内容进行引导讲解,孩子们则用他们的想象力反馈出一幅幅天马行空的绿色蓝图——有装满风车的太阳能大楼、有能识别垃圾种类的“建筑大脑”、还有自动清洁空气的“绿色泡泡房”。实践队从中感受到传播知识的意义,也收获了创意与童真。

借助“长青青成”实践团这一支教平台,团队实现了视频资源的多点落地传播,在暑期内共开展线下支教课堂6场,覆盖儿童百余人次,部分视频也同步上传至未城焕绿同名抖音平台,进一步扩大影响。 回望整个社会实践,既有工程视角下的绿色再认识,也有教育维度上的亲密连接。从城市更新项目调研,到工地一线素材采集,再到社区课堂互动教学,实践队员们以专业能力与青年热情为桥梁,推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教育,实现知识“飞地”向公共福祉的有效迁移。

本次实践让团队深刻感受到“专业服务社会”的真实力量。通过深入绿色建造项目一线,我们不仅理解了城市更新的技术内涵,也意识到将其转化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的重要性。在录制视频与支教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用镜头讲故事、用画笔说环保,把硬核的建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科普内容。这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培养了团队跨学科协作、面向公众传播的能力。借助“长青青成”平台的支教资源,实践成果得以有效落地,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青年群体在“双碳目标”与科普教育中的双重角色担当。这是一场思维与情感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将理想化作现实行动的宝贵旅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