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社会力量,守护特殊童年——北京科技大学摘星与梦童行实践团队与华严北里西社区联合开展关爱特殊儿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3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才庆、陈珊珊   阅读 3.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夏日炎炎,爱心涌动。7月30日,北京科技大学摘星与梦童行关爱特殊儿童实践团联合黑陶薪火科技助农实践团,在中科院残联职业康复中心(以下简称“中科院残联”)的指导与支持下,深入北京市朝阳区华严北里西社区,成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富有成效的关爱特殊儿童外展活动。本次活动以与梦童行实践团为主体,在粘土创作环节得到黑陶薪火实践团的专业支持。此次活动以“专业赋能与温情陪伴”为核心,不仅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送去了温暖关怀,更通过扎实的科普宣传凝聚了社会共识,是高校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助力我国特殊儿童关爱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华严北里社区居委会前合影

1. 陶艺润心田 非遗助成长

活动精心设置了特殊儿童创作环节,现场暖意融融,温馨和谐。在“黑陶薪火”实践团带来的专业的粘土材料和技艺支持下;“与梦童行”实践团成员全程提供温情陪伴,手把手引导孩子们掌握捏、拉、刻等基本手法,同时通过鼓励的语言和及时的肢体辅助传递关爱与支持,细心呵护并鼓励孩子们将奇思妙想融入粘土创作之中。一块块质朴的粘土在孩子们手中逐渐蜕变为憨态可掬的动物造型、别致精巧的摆件、充满生机的微缩盆景,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童真的光芒和创造的火花。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特殊儿童进行粘土创作

将“让传统文化滋养特殊儿童的心灵”作为核心理念贯穿活动,是此次协作的鲜明特色。粘土技艺的引入,不仅有效锻炼了特殊儿童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与空间认知能力,更让他们在亲手触摸泥土、感受其质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孩子们在完成一件件亲手创作的作品时,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和获得的成就感,正是“非遗+特殊教育”创新模式价值的有力印证,为探索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为特殊儿童成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自己

▲图为特殊儿童捏造的粘土作品 

2. 科普破误区 共筑包容桥

面向社区群众的特殊儿童知识科普工作,由“与梦童行”实践团精心组织,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社会反响。实践团成员们基于专业学习和社会调研,精心编撰了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内容聚焦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认知发展规律以及社会融合需求。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和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讲解,深入浅出地普及相关知识,有力破除诸如“自闭症就是性格孤僻”等常见认知误区。

活动现场,居民们反响热烈,提问踊跃。实践团成员不仅耐心解答专业知识,还结合实例介绍了特殊儿童家庭常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融入困境,并详细介绍了可寻求的社会支持渠道,引发了居民们的深切共鸣,居民就怎样用合适的方式与特殊儿童父母交谈的话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图为团队成语向社区群众作关爱特殊儿童主题的科普

3. 青春勇担当服务暖社区

活动期间,“与梦童行”实践团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持续高涨,服务内容不断延伸。他们利用活动间隙,主动协助社区整理图书室。在协助社区开展其他外展活动时,他们积极引导亲子参与,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家长们对志愿者们“专业又暖心”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社区开展关爱儿童成长活动

尽管原定在社区广场举行的爱心义卖未能如期进行,但实践团成员迅速调整方案,积极应变。在服务社区开展活动之余,他们将精心准备的宣传物料转化为流动的科普宣传站,主动走向社区街道、沿街商户,持续向过往居民和商户发放关爱手册,耐心讲解相关知识,确保关爱理念的传递“不打折扣、不缩水”。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路人发放宣传小册并进行科普

4. 协同谱新篇关爱向未来

此次联合活动是社会组织、高校力量与社区基层协同参与特殊儿童关爱服务的一次成功探索。“与梦童行”实践团的持续温情陪伴,不仅为在场的特殊儿童送去了即时的快乐与支持,更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高校学生实践团+基层社区组织”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协同服务新模式。正如中科院残联负责人在活动现场所感慨:“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当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凝聚起关爱特殊儿童的合力,就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善、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社区搬运物资

关爱特殊儿童,保障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持续投入、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策的完善、制度的保障、专业力量的支撑,更需要像“与梦童行”这样的青年先锋力量,以专业知识赋能服务,用赤诚爱心温暖童心。我们期待并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加入,一张更加坚实、细密的特殊儿童关爱保护和社会支持网络必将织就,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沐浴阳光,茁壮成长,拥有光明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才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