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守护千年宫阙,传承东岳文脉

发布时间:2025-08-03 22: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曲晨阳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作为历代帝王祭祀泰山之神的圣地,岱庙历经两千余年风雨,留存下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祭祀建筑群之一。这座坐落于泰安城区的古建筑群,以天贶殿为核心,辅以百余座亭台楼阁、碑刻石雕,构成了集建筑、园林、书画、石刻于一体的文化宝库。如今,通过 “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 科技赋能保护” 的创新模式,这座 “泰山第一庙” 正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生。

技艺复活:从斗拱榫卯中读懂古建智慧

“天贶殿的‘九脊歇山顶’共有 72 条屋脊,对应泰山 72 峰;殿内 24 根金柱,象征二十四节气 —— 每一处构造都藏着古人的宇宙观。” 在岱庙修复工地,古建木匠赵师傅正带领徒弟们复刻一根受损的檐柱,他手中的《岱庙建筑营造图谱》详细记载着从柱础到梁架的 28 种核心工艺。去年,团队耗时半年,用传统 “燕尾榫” 技法修复了仁安门的 3 处斗拱,未用一钉一胶却严丝合缝,再现了明清官式建筑的精湛技艺。

岱庙建筑群融合了秦汉的雄浑、唐宋的典雅与明清的规整,其建筑技艺堪称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 “活教材”。天贶殿作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殿顶覆盖的黄色琉璃瓦采用 “二次烧制” 工艺,釉色历经六百年不褪色;配天门的 “三交六椀” 菱花窗,通过木棂的交错组合形成象征天地万物的图案;唐槐院的古柏旁,明代石雕栏杆的 “龙纹透雕” 技法,将龙的刚劲与云的飘逸刻画得栩栩如生。

为系统传承这些技艺,泰安市成立 “岱庙古建技艺传习所”,邀请 12 位非遗传承人驻场授课,开设木构、瓦作、彩绘等 6 个专业。传习所学员不仅参与日常修缮,还通过数字建模还原了已失传的 “泰山砖雕” 工艺。“我们用三年时间,从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找到岱庙特有的‘砖刻缠枝纹’技法,现在已能复刻出与明代遗存一模一样的砖雕构件。” 传习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 87 名学员掌握核心技艺,参与完成了 15 处建筑的修复。

科技护航:为千年宫阙装上 “智能铠甲”

今年入夏,岱庙东御座的智能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一处清代彩绘因湿度骤升出现起翘。文物保护人员立即启动 “低氧微环境” 修复方案,在恒温恒湿的保护罩内,用传统鱼鳔胶与现代纳米材料混合修补,既保留了彩绘的原始肌理,又增强了抗老化能力。这是岱庙 “文物健康监测系统” 投入使用以来,成功处置的第 37 起险情。

针对岱庙建筑密集、文物种类繁多的特点,保护团队构建了 “空天地” 一体化防护网:300 余个传感器嵌入建筑构件、壁画、碑刻中,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振动等 12 项数据,数据异常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无人机每周对建筑群进行激光扫描,生成的三维模型可精确到毫米级,对比分析能及时发现墙体沉降、构件变形等问题;专业团队携带红外检测仪,定期排查木构建筑的虫害隐患。

在具体保护中,技术人员坚持 “可逆性修复” 原则。修复天贶殿壁画时,采用 “局部揭裱” 技法,仅对破损区域进行修补,修补材料可随时去除;加固宋天圣年间的《泰山刻石》时,用钛合金支架替代传统石材支撑,既增强稳定性又不影响文物本体;对唐槐、汉柏等古树名木,通过土壤改良、树洞填充等技术延长寿命,其中树龄 2100 余年的 “汉柏” 仍枝繁叶茂。

活化传播:让古老庙宇成为文化客厅

“这方《张迁碑》的隶书‘蚕头燕尾’,是汉代书法的代表;那幅《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盛大场景……” 在岱庙 “数字碑刻馆”,中学生们戴着 AR 眼镜,“触碰” 虚拟石碑即可收听解读。这个去年开放的互动展厅,通过 3D 投影还原了 38 件珍贵碑刻的原貌,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的矛盾,开馆至今接待观众超 12 万人次。

岱庙的文化活化不仅停留在展示层面,更延伸到生活场景。以天贶殿鸱吻为原型的文创雪糕、提取碑刻文字的书法字帖、融入建筑纹样的丝巾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岱庙雅集” 活动每月举办,古琴演奏、汉服展示、拓片体验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针对青少年开发的 “小小文保员” 研学课程,通过搭建斗拱模型、辨识彩绘符号等互动环节,培养文化保护意识,去年参与人数达 5000 余人。

社会力量的参与让保护工作更具活力。“岱庙守护者” 志愿者团队已有 300 余名成员,他们在节假日为游客讲解、参与环境维护;当地企业捐赠的 “文物保护基金”,支持完成了 6 处濒危建筑的抢险修复;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 “岱庙建筑声学研究”,揭示了天贶殿 “回声效应” 的声学原理,为古建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汉代的初建到明清的鼎盛,从战乱中的守护到当代的复兴,岱庙承载的不仅是建筑艺术,更是中华民族对自然与人文的敬畏。目前,《岱庙保护总体规划》已启动修编,计划建设古建材料实验室、传统工艺展示区,让这座千年庙宇成为 “活态文化遗产” 的典范。“守护的不仅是亭台楼阁,更是东岳文化的根脉。” 泰安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岱庙的保护传承之路,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曲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