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师阳江东平镇“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墙绘篇 | 画笔绘梦 扬帆东平

发布时间:2025-08-03 22: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越   阅读 45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曾越)当颜料遇上墙面,当青春撞进乡土,这个夏天,东平镇沙坪村、大澳渔村的角落正悄然酝酿着一场美的蜕变——原本单调的土墙披上了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原本寂静的石头墙摇身一变”艺术打卡点“,石头椅因神奇的色彩而变得生动。7月15日至18日,广东二师阳江东平镇“圆梦扬帆”乡村振兴实践团带着热爱,走进阳东东平的沙坪村与大澳渔村,用画笔开启了一场为期四天的墙绘活动。此次墙绘活动既要让沙坪村的田园风光、大澳渔村的渔家风情通过画作具象化,美化村民生活环境;也要以色彩为桥,拉近与当地百姓的距离,让艺术成为连接情感、激活乡村活力的纽带。

前期准备

早在半个月前,墙绘组的队员们便开启了筹备工作。他们深入了解两村特色:沙坪村的荔枝林、山水风光,大澳渔村的捕虾传统、虾酱工艺,都被细细梳理进设计思路。队员们反复打磨草图,调整色彩搭配,模拟墙面尺寸练习构图,力求每一笔都贴合乡村气质,让艺术真正融入乡土肌理,为后续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沙坪村墙绘的最终设计稿

▲图为大澳渔村墙绘的最终设计稿

亲子共绘

沙坪村河边,一场专属孩子们的绘画派对温暖上演。队员们备好材料,邀请村里的小朋友为石凳添彩。孩子们握着画笔,在队员的耐心指导下,认真描绘花草与村庄。“这里的花瓣可以再圆一点哦”“你画的稻田真有生气!”队员们的鼓励让孩子们更投入,稚嫩笔触下,石凳渐渐绽放生机。有小朋友举着沾满颜料的手笑:“这是我画的房子!”此刻,石凳成了童趣的画布,队员的守护让艺术的种子悄悄发芽。

▲图为实践团队员和孩子一同完成绘画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孩子一起完成石凳彩绘

沙坪村焕新

沙坪村的村口与围墙成了队员们的“创作舞台”。他们踩着梯子,将荔枝的鲜红、山水的青绿一一铺展:饱满的荔枝缀满枝头,像一串串红灯笼;远处青山叠翠,近处稻田铺金,村口的老树在画中静静伫立。河边的石墙也被赋予巧思,队员们专注用色彩填满石墙,让冰冷的石头透出自然野趣。

▲图为实践团队员们在沙坪村村口完成的荔枝墙绘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认真绘画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专注绘”稻谷铺金“图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村口绘”绿水青山“图

大澳渔村焕新

大澳渔村的墙面,正徐徐展开一幅渔家生活长卷。队员们以渔民日常为原型,细致勾勒出夜晚捕虾的灯影摇曳、清晨归航的满载喜悦、挑拣虾杂质的专注认真、搅拌虾酱的娴熟手法、密封酱缸的严谨细致、分装虾酱瓶的有条不紊。每一笔都饱含对渔家文化的敬意,让百年渔业故事在墙面上静静流淌,成为渔村鲜活的“文化名片”。

▲图为大澳渔村一农户房子的墙面绘画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所作

汗水浇灌的色彩洒满大地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队员们却始终坚守在墙前。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从清晨的露水未干到傍晚的暮色四合,画笔从未停歇。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皮肤被晒得黝黑,衣服也挂了彩,大家却依然坚持着。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烈日下绘画

▲图为实践团队员们在石头墙下挥洒汗水

四天的时光里,沙坪村因画笔焕发新颜,大澳渔村因色彩留住记忆。这场墙绘活动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让队员们在实践中读懂了责任与热爱。东平两村因他们的辛勤付出而焕发生机,是他们的坚守让艺术与乡土撞出了最美的火花。圆梦扬帆实践团队员们表示,他们会带着这份热忱继续前行,用更多创意点亮乡村角落,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