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为响应团中央、团区委2025年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25年7月7日至11日,南理微光红领巾志愿服务队走进武鸣区和平解放社区开展“墨香润童心,语文筑梦行”公益支教活动。志愿者们以责任践行担当,用爱心传递温暖,在短短几天里,为孩子们编织了一段浸润文化底蕴、点亮成长梦想的独特旅程。
一、公益启航:开班仪式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活动开幕式上,武鸣区和平解放社区张书记对志愿者表示欢迎,期待活动为孩子打开文化视野;志愿服务队的刘鸿兵老师和魏泽生老师到场寄语,鼓励志愿者用专业与爱心做好服务。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文具礼包,通过“梦想分享会”拉近距离,孩子们畅谈理想,志愿者拍照记录,轻松互动为支教筑牢情感基础。
(图为活动开幕式致辞。张依娜 唐敏玲供图)
二、公益课堂・文字启蒙:六书探秘激活汉字魅力
志愿者莫妮达以“六书”为脉络,用“牛”、“日”等字的甲骨文演变动画为孩子们演示,展现汉字千年变迁;设计“偏旁拼拼乐”和“青蛙跳荷叶”游戏,让孩子们在跳跃中组合形声字。晦涩的造字原理变得生动,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让文化根脉在趣味中传递。(图为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莫妮达在为孩子们讲解汉字。张依娜 唐敏玲供图)
三、公益课堂・诗韵传承:歌声里流淌经典文脉
志愿者黄春容以《悯农》、《小池》等经典诗歌为载体,声情并茂地讲解诗句意境与情感,引导孩子们体会自然之美与哲理;志愿者庞芊、崔梦菡则创新教学形式,将《小儿垂钓》、《村居》、《采莲曲》等诗歌谱曲演唱,在她们的带动下,孩子们跟着哼唱,悠扬的歌声让诗歌韵律之美充分展现,这使经典文化在公益课堂的歌声中得以传承与弘扬。
(图为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的庞芊和崔梦菡指导孩子们在台上歌颂诗歌。张依娜 唐敏玲供图)
四、公益课堂・表达赋能:看图说话绽放想象之花
志愿者廖静思带来的看图说话课堂充满创意与趣味,课件中家庭和睦、动物嬉戏等生动有趣的图片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她引导孩子们观察细节、思考意义,并通过 “拼图连成故事” 环节,让孩子们将打乱的图片拼成完整故事,有的讲述 “小熊过桥救朋友”,有的编织 “小兔冒险记”,在公益教学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公益课堂・哲理启蒙:寓言演绎沉淀成长智慧
志愿者路张欢的寓言故事课堂生动有趣,她精心讲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经典寓言,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塑造角色。课堂设置情节演绎环节,小朋友们踊跃上台扮演狐狸、老虎、农民等角色,惟妙惟肖地展现故事情节,在欢笑中深入领悟寓言蕴含的为人处世道理,同时提升表演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让公益教育在实践中传递成长智慧。
六、公益落幕・梦想续航:结业礼定格双向奔赴
7月11日,活动迎来尾声,教室里志愿者为 “语文小达人” 颁发奖状,并送上用AI技术生成的“未来职业照”—— 照片中孩子们化身为医生、老师、宇航员等,直观“看见”长大后的自己。孩子们捧着照片分享梦想,与志愿者紧紧相拥,张书记为孩子们颁发奖状及礼品,定格下公益支教中温暖的双向奔赴瞬间。
七、公益升华:微光汇聚照亮乡村教育之路
此次为期5天的支教活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人人学公益、人人做公益”的理念。志愿者们用耐心、爱心与智慧设计课堂,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这些志愿者如同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教育的火炬。他们播下的文化种子,终将在孩子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而这样的公益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它让大家看到,当青春力量扎根乡土,当教育初心融入实践,便能为乡村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文化的滋养下,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希望的光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永远闪耀。
(图为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与孩子们的合影留念。张依娜 唐敏玲供图)
通讯员 魏泽生 彭梓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雪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