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艺青年学子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创新服务提升长者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5-08-03 21: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佳纯   阅读 81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漆扇清水中晕染的斑斓纹路里,在竹篾指尖翻飞的韵律中,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向阳逐光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以青春巧思,将千年非遗技艺化作社区长者触手可及的生活温度。这支青年突击队深入昌岗街道、广州江南颐养苑与城中村朝圣社区,创新打造“非遗活态传承+为老服务”融合模式,让剪纸、竹编、漆扇、扭扭棒等古老技艺在银龄群体中焕发新生,织就一幅文化传承与幸福晚景交融的温暖图景。

创新活态传承,非遗技艺“零距离”浸润生活

为破解传统文化“遥不可及”的困境,实践队以多元场景激活非遗生命力——“非遗直播”打破时空壁垒,青年化身“星推官”,带观众云游绒花之艳、漆扇之美,与网友们共赏匠心;街头巷尾变身流动课堂,“防诈手势舞”与“非遗版逛三园”趣味接龙,让“绒花红艳艳”“漆扇亮闪闪”的欢快口诀响彻市井;颐养苑内更设沉浸式工坊,长者执剪镂刻吉祥窗花,巧手编织青绿竹扇。当爷爷奶奶们轻提水中晕染的漆扇,凝视独一无二的流彩纹样时,眼角绽开的笑纹成为非遗“活”在当下的最佳注脚。

图:实践队进行街头直播

图:颐养苑长者们进行非遗漆扇的制作

代际双向奔赴,文化传承中流淌敬老温情

非遗课堂成为跨越年龄的对话桥梁。青年学子俯身示范竹编技法,长者则以生活智慧“反哺”传承——梅姨走向缝纫机,手把手教队员为竹扇包边,飞针走线间重现往日技艺;听力微弱的奶奶轻抚青年赠送的竹扇纹理,在贴近耳畔的防诈叮咛中频频点头。一柄竹扇、一幅剪纸,既是非遗的载体,更是代际情感的信物。广州江南颐养苑内,老人们高举亲手完成的漆扇与扭扭棒花朵,自豪展示的瞬间,精神富足感已胜过千言万语。

图:实践队与长者进行交流

图:梅姨在缝纫机前演示竹编包边技艺

“非遗+服务”融合,为老有所乐开创新路径

实践队敏锐捕捉长者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将非遗体验嵌入社区服务链条——在昌岗街道城中村,漆扇制作成为防诈宣传的“幸福催化剂”,长者在创作喜悦中自然吸收防诈知识;面向残疾人家属群体,非遗创意手作与防诈游戏结合,让安全守护与文化滋养同步抵达。

图:实践队向残疾人家属宣传防诈骗知识

当青春与银龄在非遗传承中相遇,文化自信的种子便悄然生根。青年学子以巧手匠心,让千年技艺从历史长河流入社区街巷,在长者指尖绽放新生。这份“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破解非遗保护难题提供青春方案,更以文化之力叩响“老有所乐”的幸福之门——它证明:真正有生命力的传承,终将化作照亮平凡生活的温暖之光。

(撰稿:林少霞 黄佳纯 马文娜 图片:沈丹雯 黄锐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佳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