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黄福琳)近日,湛江科技学院中医药学院青苗暖阳实践团深入坡头镇市民中心广场、丹桂尾东村和伏波村,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广场课堂”。从中医药文化魅力到实用生活技能,从健康知识科普到红色精神传承,实践团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沃土之上。
小广场大课堂,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相对薄弱,村民们获取系统化、前沿性知识的渠道有限,而传统宣教方式往往难以深入。广场与村口空地,正是乡村天然的聚集点、信息交汇点。实践团成员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特点,决心将“等群众来”转变为“到群众中去”,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让公共空间焕发新的教育活力。
▲图为垃圾分类科普课堂
在坡头镇市民中心广场,实践团成员们巧妙地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趣味游戏,让环保理念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在丹桂尾东村,实践团成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中草药香囊;在伏波村,反校园霸凌和性教育科普等关爱儿童主题课程以温暖的方式展开,守护乡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红色故事分享会则点燃在场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图为中草药香囊制作课堂
回应迫切所需,点燃乡村求知之火
广场课堂的背后,是对乡村真实需求的深刻回应。中医药文化是中华瑰宝,却在基层传承中面临挑战。广场课堂让“高深”的中医药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可学可用,村民们亲手制作香囊的过程,正是对传统智慧的亲近与活化。面对“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需求,垃圾分类科普绝非泛泛而谈。反校园霸凌和性教育科普,则是对乡村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权利的必要守护。红色教育更是在精神层面筑牢根基,为乡村注入奋进力量。
▲图为关爱儿童主题课堂
不仅如此,实践团还结合乡村实际生活场景与需求,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实用性强、针对性足的特色课程。其中,既有围绕夏季高发风险设置的防溺水安全指导;也有聚焦日常出行安全的交通安全科普;还涵盖了禁毒知识宣传教育;更有以培育优良品德为核心的德育课堂,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这些课程紧密对接乡村群众的现实需求,真正做到了按需授课、精准赋能。
▲图为广场课堂
反响热烈,青春实践结出暖心硕果
实践团成员们带来的广场课堂,在坡头镇激起了热烈回响。坡头镇市民中心广场上,带着孩子的李阿姨对垃圾分类游戏赞不绝口:“这样教,孩子一下就记住了,比光说管用!”;丹桂尾东村的陈村长感慨:“这些大学生讲的东西实在,不摆花架子,村民听得进、学得会,是真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在伏波村,一位小学生听完防溺水课堂后恍然大悟:“原来水边这么危险,这下我可记住了!”。
▲图为合影留念
湛江科技学院中医药学院青苗暖阳实践团的广场课堂,是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智慧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实践团成员们以广场为阵地,用实际行动在乡野大地上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打通了乡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点燃了乡村文明进步的星星之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福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