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刘哲仪) 为积极响应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7月2日至7月7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前往中山市港口镇中南村,开展以“红棉花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涵盖结对共建、红色研学、文化调研、文化墙绘等内容,获当地村委地热情接待和村民的广泛赞誉。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大合照
“红棉花开”之结对共建——筑牢校地合作基石
为深入落实省、市“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团省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团结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实践,7月3日,中山市港口镇团委、中南村党委有关领导干部和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召开“党建引领践初心,青春共绘百千万”结对交流会,围绕中南村墙绘项目落地细节、村校共建联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双方就挖掘地方特色、打造自身品牌、进一步擦亮展现乡村新风貌的亮丽名片等事项达成共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与中南村项目结对交流会会议现场
“红棉花开”之红色研学——踏迹寻踪承基因
为进一步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循着红色足迹,先后走进中共中山市港口镇委党校、中南村中山抗日游击小队遗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及中山市博物馆,以实地研学凝聚党员队伍的精神力量。在中共中山市港口镇委党校,队员们系统学习当地党组织从早期建立到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的历程,结合党史资料把握红色基因的扎根生长;中南村中山抗日游击小队遗址“一路一池一楼”的实景中,初心路的烽火故事、莲心池的为民往事、星火楼的变迁印记让历史鲜活可感;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里,先驱的生活用品与革命史料深刻展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生;中山市博物馆内,从古代陶器到近代革命遗物、现代规划图等,勾勒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先烈的家书与遗物更是彰显出民族气节和革命中“舍生取义”的重量。这场研学之旅通过让教育学院的学生党员队伍在“学、看、悟”中全方位沉浸式触摸红色脉络,不仅是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力举措,启迪着学生党员们要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党的历史、地方发展紧密相连,最终凝聚起“以实干延续红色血脉”的强大合力,使党员队伍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勇担责任使命的先锋力量,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筑牢坚实根基。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参观中南村中山抗日游击小队遗址
“红棉花开”之乡情调研——助力基层治理解难题
为精准了解当地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及把握中南村红色文化传承开发的实际需求,加强基层治理,促进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理念,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开展针对性调研活动。党员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观察、抽样调查、案例研究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南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助力识别出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为中南村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与开发深度,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实地调研现场
“红棉花开”之文化墙绘——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美育助力中南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擦亮乡村名片,7月4日至7月7日,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聚焦中南村两座桥梁的四个桥面,共完成总面积40平方的文化墙绘创作工作,使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的熏陶,满足群众对宜居环境的需求。突击队前期结合当地乡村特产反复修改打磨方案,确定“美丽乡村,寻味中南”等贴合乡土的主题;在绘制过程中,队员们顶着烈日,克服酷暑,一笔一画精益求精,最终让中南村的水乡底蕴、田园风光与红色愿景在桥面上生动呈现。此次文化墙绘工作,不仅使当地的乡村环境得到了美化,更成为传播红色文化与乡土特色的载体,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凝聚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与美学力量。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墙绘过程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墙绘设计图完成的墙绘
图为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大合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星火筑梦党员突击队立足专业特色与自身实际,深入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以红色研学为引领,让队员们在探寻革命历史中点亮信仰之光;以乡情调研为支撑,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乡村发展找准方向;以文化墙绘为抓手,用美育擦亮乡村名片,增强文化自信。队员们以“星火”之名凝聚力量,将红色信念融入基层实践,既做到深化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也为地方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此次实践彰显了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后续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哲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