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王子丹)为响应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号召,2025年7月14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智语耕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和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开展语言推广与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活动。
图为与义勒力特嘎查村民们的合影 通讯员 王子丹 摄
直击乡村一线,破解民族地区推普痛点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队在义勒力特嘎查,创新“蒙汉双语对照教学”模式,从村民日常交流中的易读错字词切入,设计“双语成语接龙”“游客问路模拟”等趣味互动,让普通话学习扎根生活场景。入户走访时,队员们重点聚焦农家乐服务沟通、农产品销售话术等实际需求,精准梳理出“氛围(fēn)”“果脯(fǔ)”等发音误区,为后续教学提供精准靶向。图为实践团队开展推普教学 通讯员 王子丹 摄
深挖红色资源,赋力推普文化根基
随后,实践团队转战多民族聚居的三合村,深入记录民族语言转译普通话的发音规律,通过调研发现,政策文件阅读理解、外出务工沟通顺畅是村民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动力。据此,队员们针对性编写《实用场景普通话手册》,涵盖社保办理、求职面试等高频场景用语,切实破解沟通痛点。实践期间,实践团队还专程走访五一会址等红色场馆,挖掘红色文化与语言推广的结合点,让普通话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一堂扎根乡土的语言推广课,更是青年学子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动实践。团队以“语言赋能”为抓手,既提升了村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更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