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徐泓毓)为深化甬黄两地对口合作,探索“农文旅融合+大健康”产业协同新模式,近日,浙江万里学院“‘蕲’心筑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团队聚焦蕲春特色资源与区域发展需求,围绕《甬黄农文旅及大健康产业合作的路径和对策》课题开展实地走访和专题调研,积极探索青年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方式和价值路径,为区域协作注入青春动能。
实地走访乡村振兴一线,感受农文旅融合图景
“欢迎你们来棠树岭,别看我们村不大,山里藏着不少好故事。”在网络员陈国良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访了蕲春县檀林镇棠树岭村的山地步道、林下经济示范带、文化广场等地,深入了解村庄布局、生态资源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棠树岭村依托“蕲艾”特色资源,探索“艾草种植+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蕲艾康养”“林下经济”项目落地。“村落正计划发展民宿、夜市、书吧等配套设施,但在品牌策划、运营推广上仍缺乏专业力量,特别希望高校团队提供青年视角和创意方案。”村干部王迪球在交流中坦言。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干部王迪球的合照
在山水之间,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乡村,以对话感知变化,在沉浸式走访中体会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希望。
探访大健康产业链,梳理“蕲艾+文旅”协同路径
蕲春是“药圣”李时珍的故乡,也因“蕲艾”产业享誉全国。为系统了解当地大健康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实践团队深入蕲艾种植基地、蕲艾集团、蕲艾堂、李时珍医药集团等重点企业,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全面梳理蕲艾从田间种植到深加工、文创延伸、康养应用等多环节的产业体系。
▲图为实践团队在蕲艾堂总经理陈治平带领下调研蕲艾加工工程
在蕲艾集团与蕲艾堂现代化生产车间,队员们见证传统工艺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深刻体会中医药产业 “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也切实感受到“产业兴县”背后的科技支撑和文化底蕴。
“我们目前为抖音、快手等平台达人提供OEM贴牌服务,但在品牌建设、电商推广、复合型人才引进等方面仍有不足。”蕲春百家蕲艾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亚介绍道。对此,团队提出以高校IP联动推动品牌共建,借助高校科研资源和青年创意,助力“蕲艾”品牌拓展海内外市场。
调研过程中,青年学子不仅理清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逻辑,也在思考“科技+文化+青年”如何参与和赋能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校地合作联建,构建产教融合新机制
调研期间,浙江万里学院与蕲艾产业研究院、李时珍医药集团、蕲艾堂等单位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搭建起稳定的校地合作平台。团队还与柿外陶园、黄冈地标优品馆、东坡文创空间等本地机构围绕课程共建、项目孵化、实践教学等议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推动教学成果转化、激发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与湖北省蕲艾产业研究院共同揭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在接受蕲春电视台采访时,指导教师杨光教授表示: “蕲春将一株艾草做成百亿级产业,探索出种植标准化、加工智能化、文旅融合化的发展路径;宁波正在打造现代健康产业集群,具备成熟的设计策划和数字化应用优势。两地在产业协同上的契合度很高。希望通过调研梳理优势互补路径,推动形成区域协作典范。”
青春投身实践一线,共绘乡村振兴图景
“这次调研让我真正认识到,‘蕲艾’不仅是一株草,更是一座城市的产业愿景与文化内涵。”实践队长徐泓毓在总结会上表示,“未来希望借助宁波高校的科研与港口资源优势,助推‘蕲艾’品牌走出去,为地方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多位队员在返程前撰写感言: “这趟实践不是简单的‘下乡’,而是一次‘上心’的学习与共建之旅。”大家普遍认为,深入一线的调研经历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也进一步明确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青春因实践而厚重,振兴因融合而有力。此次社会实践以青年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与产业协同的结合点,助力校地合作新机制落地,推进成果转化与持续赋能。团队将继续跟进调研成果的深化运用,以 “调研—对策—落地”的实践闭环推动合作落地,让青春与乡土实现“双向奔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泓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