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至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农石榴籽·青春戍边行”社会实践队一行12人(由汉族、彝族、蒙古族、布依族等6个民族师生组成),奔赴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跋涉300余公里,足迹遍及3个边境乡镇、5个少数民族村寨,通过界碑描红筑牢家国情怀、推普教育架设团结桥梁、红色热土传承戍边精神、调研走访体察民情民意等丰富实践,以青春脚步丈量边疆热土,以实际行动回应戍边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腊科村村民委员会处合照
界碑描红:在边疆一线筑牢家国情怀
实践队首站抵达都龙镇边境线。在边防干警指导下,队员们庄重地为203号界碑上的“中国”二字进行描红。这一仪式感极强的活动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国家主权的神圣。队员李永鹏(彝族)表示:“笔尖触碰界碑的那一刻,‘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变得无比清晰。”“看到你们青年人一笔一划为界碑描红,正是家国情怀最生动的实践,”边境检查站罗所长总结指出,“每一笔红漆描上去的,不仅是颜色,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守护。界碑是国土的象征,守护它、让它永远鲜艳、永远昭示主权,是我们一代代边防人的使命。随后,队员们还实地考察了当地“智慧边防”建设成果,详细了解了无人机巡边、红外监测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效能,近距离感受科技强边力量。队员们与边防干警在界碑旁合影,身后飘扬的五星红旗与鲜红的“中国”二字交相辉映,定格下青春学子守卫国土的庄严瞬间。此举不仅是一次仪式教育,更是在青年心中根植了国家主权意识和神圣的守土职责感。
图为罗所长为实践队员们讲述当地边防建设成果
图为实践队员们为203号界碑描红
推普教育:用语言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实践队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在腊村村小学开设的“推普小课堂”累计授课20课时,覆盖学生150余人次。队员李玥(彝族)创新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先用民族语言拉近距离,再教授普通话,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同时,队员们深入60余户少数民族家庭走访,发放推普宣传手册200余份,进行面对面的政策讲解和语言辅导。为进一步深化民族情谊,实践队还深入苗、壮、彝等少数民族村寨,开展了8场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覆盖群众500余人次。在茅坪村,队员们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举办联谊活动,通过文艺表演、政策宣讲、互动交流等形式,有效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情感交融。茅坪村支书分享的“村里7个民族不分彼此”的和谐共处经验,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推普不仅提升了当地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更是在沟通中消弭了语言隔阂,架起了各民族互学互鉴、加深理解、增进认同的坚实桥梁。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腊科村进行推普
缅怀英烈:在红色热土传承精神血脉
为铭记历史、汲取力量,实践队专程前往马关县烈士陵园,瞻仰336位长眠于此的戍边英烈。在“青春致敬英烈”主题团日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参观纪念馆、聆听英雄事迹、重温入团誓词,沉浸式学习了戍边将士“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崇高精神。19岁苗族战士王建川为守护界碑英勇牺牲的事迹,深深震撼了队员们,让“青春担当”有了最厚重、最悲壮的注脚。缅怀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使队员们深刻领悟到:边疆的和平安宁是英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的崇高精神是激励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永恒火种。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烈士陵园进行缅怀活动
调研走访:田野笔记勾勒边疆风貌
实践队始终怀揣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的初心。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队员们深入基层一线,收集了200余份有效问卷,形成了关于边境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民生需求的初步调研报告。他们走访60余户农家,不仅宣传政策、推广普通话,更是倾听心声,了解期盼,真切感知边疆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与所思所盼。这些扎实的调研走访,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真实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深化了对国家政策的基层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们进行走访调研
青春作答:石榴籽在边疆闪耀
“从界碑的红到石榴籽的红,我们触摸到了边疆的温度与深度,理解了‘家国’与‘团结’新的注解。”队长王曙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这支由多个民族学子组成的队伍,正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实践。
本次实践活动成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堂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感知。实践队员们深入边疆,亲身实践了民族团结,用心记录并传递着真实的边疆故事。这次实践是学子们珍贵的宝贵财富,它将持续激发着激发着西农学子们进一步传承那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力量。学子们将以此为契机,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维护民族团结、助推乡村振兴、服务边疆稳定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奋斗青春,绽放青春光华,积极回应党和人民的需要。
撰文 | 谢佳慧 王曙 玛尔比亚古丽·斯拉依
图片 | 杨一 王曙 李永鹏 蒋希哲
审核 | 玛尔比亚古丽·斯拉依 崔茂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佳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