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测雨解密农桑,无锡学院风云科普队探寻气象防灾减灾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8-01 15: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雅轩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国家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号召,无锡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的风云科普社会实践团队紧扣“气象科技赋能助力防灾减灾”的主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化身“气象科普使者”,自7月2号至7月11号,在山东、新疆、河北、内蒙等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专项行动,旨在提升居民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为提升基层群众应对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注入青春动能。

探秘观测一线,聚焦农情所需

实践团队成员首先前往山东聊城地区开展气象知识学习活动。在李海务观测站,团队成员亲手操作翻斗式雨量计,通过实践观察,真切理解雨滴如何被精密仪器捕捉并转化为准确数据的过程,揭开气象基础观测的神秘面纱。带着对气象观测工作的新认识,团队随后走进聊城气象局,深入学习增雨防雹装备的现代化“智能监管”机制,以及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全流程,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强大支撑力。

图1:山东分队成员在气象局进行人影办原理学习

与此同时,济宁分队的成员深入微山县气象局及农村合作社,通过实地走访摸清当地农业生产与气象工作联动的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基层防灾减灾的工作机制。团队成员细心聆听,将实践所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团队后续开展更精准、更贴近各地需求的气象科普指明了方向。

图2:山东分队成员在向农户了解气象预警对农作物的影响情况

知识守护青春科普直抵人心

紧扣“气象科技赋能助力防灾减灾”的主题,内蒙古分队的成员精准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科普专项行动。团队成员分别前往社区及车站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影科技:防灾减灾的‘神奇魔法’” 的科普讲座。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讲解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以及赤峰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和易发气象灾害。这场讲座有效拉近了居民与前沿气象科技的距离,显著提升了其对防灾科技手段的认知水平和信任度。

图3:内蒙古分队成员合照

图4:内蒙古分队成员在赤峰车站进行气象科普

科技传递信任安全融入课堂

为扩大科普范围,新疆分队着眼于提升公众面对极端大风天气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组织科普宣讲并录制相关气象科普视频。清晰明了地科普了国际通用的风力等级划分标准,着重分析不同级别大风对人体行动、感官造成的具体影响及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给出科学、实用的应对指南。

图5:新疆分队成员在录制气象科普视频

河北分队将科普的种子播撒进校园,团队成员走进邯郸涉县第一中学,为120余名高二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而实用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讲座。详细解析了各类气象预警信号所代表的灾害类型及其对应的具体防御措施,以及河北本地的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并着重讲述相关气象灾害防治策略。在随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学生们展现出浓厚兴趣,积极举手提问、争相发言,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成功地将气象灾害防御意识融入校园教育,有效强化了青年学子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科学素养。

图6:河北分队成员进行气象知识科普讲座

青春践行使命,科普筑牢防线

从齐鲁大地到新疆内陆,从燕赵沃土到天山草野,无锡学院风云科普团队的足迹遍布四方。他们将专业的气象知识“翻译”成基层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防灾减灾技能。通过走进观测站、气象局、田间地头、社区广场、校园课堂,有效提升了公众利用气象科技手段正确认知风险、合理规避灾害的能力。多样化的科普形式,不仅彰显了当代青年学子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更将风云科普的种子深植于群众心中,为构建气象防灾减灾人民防线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赵雅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雅轩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