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助力乡村振兴与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发展。7月17日,长沙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光化语”科普志愿宣讲团的15名志愿者,来到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月英完小,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成长蓝——新能源汽车的时空之旅”科普课堂。作为“小红车”——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起云科普”活动的入选团队,“微光化语”科普志愿宣讲团依托生物、化学学科特色,以“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孩子搭建起通往科技世界的桥梁。
课堂上,主讲人张润卿从汽车的演变历程入手,为孩子们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着老式燃油车图片说:“这是‘汽车初代形态’,跑起来冒黑烟,像在咳嗽。”并通过与19世纪的马车对比,解释燃油车尾气对雾霾、温室效应的影响,列举了使用传统能源的利弊。当问道“我们将来应该造什么样的汽车呀?”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超级能源汽车!”
介绍新能源汽车时,主讲人首先为孩子们展示了混合动力车、纯电车的图片,将动力电池比作“超级能量包”,讲解电池能量转化的化学原理,并动手演示了趣味小实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新能源汽车续航原理和低噪、零排放的特点。
接下来就是自己动手的实验环节啦!材料包一发放至小朋友的手里,大家就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按照步骤专注地组装四驱车,“老师,我的车轴怎么固定不了呀?”“老师,这里的齿轮怎么卡不上呀?”队员们俯下身教孩子们拼接齿轮、固定车轴,演示齿轮之间如何精准卡合。一个年龄较小的小朋友捏着橡皮筋绕不好动力装置,队员就轻轻握住他的小手耐心引导操作。当电池安装完毕,“看!我的小车跑起来啦!”看到亲手组装的小车“嗖”地跑出老远,小朋友们激动的拉着旁边的人分享喜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在本次科普课堂上,”微光化语”科普志愿宣讲团的成员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实验展示,伴以形式丰富的互动,让乡村孩子了解新能源知识,也在他们心里埋下了探索创新的种子。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会继续优化内容,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青少年搭建更好的科技教育平台。让科学种子真正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启蒙力”。(通讯员:黄星雨 万航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万航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