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0日讯 (通讯员 李莎桐)在洪江托口的沃野上,跳动着青春的脉搏。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一群青年学子怀揣着赤字之心踏上了“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之行。7月5日,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老屋焕新,砼筑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托口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执笔绘心的实践课堂,用建筑与安全的双翼,托举孩子们望向远大世界的目光。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学生合照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通体木质,无钉无铆,全靠杉木榫卯相接……”实践团成员何沁怡站在托口镇政府的讲台上,向孩子们娓娓道来侗族建筑的匠心与智慧,坐在台下的学生们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与对建筑的好奇,仿佛正透过语言的窗棂,望见一栋栋矗立在时光深处的侗寨瑰宝。
这并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志愿者与学生们双向的心灵对话。团队将土木知识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当地非遗相融合,借“侗族大歌的音律”比拟“结构的节奏”,用“高墙窄巷”讲述“空间的诗意”。孩子们一边聆听,一边拿起画笔,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勾勒心中的建筑家园。黑色中性笔在纸上游走,一座座充满想象力的侗家小楼、鼓楼、风雨桥跃然纸上,志愿者鼓励孩子上台展示作品并抒以自己心中对未来的想法和憧憬。
正如一位自信又大方的小女孩所说:“我以后也想回家乡,盖又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课堂上的学生展示
宣讲组成员李莎桐精心设计了“憋气挑战”“安全标志拼图”“应急情景剧”等互动环节,以有趣的情景互动的方式开启了安全教育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记住防溺水、防性侵、防霸凌等安全知识。“小朋友不能自己去河边玩”、“遇见校园欺凌要大胆说不”……这些重要的安全知识,通过体验式教学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课后,一个小男孩悄悄拉住志愿者的手问:“姐姐,你们明天还来吗?”那一刻,所有疲惫的奔波、三十七度高温下的汗水、没有空调的夜晚,仿佛都化作柔软的力量,舒展在七彩假期的课堂之上。志愿者伍欣妍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并轻声说:“虽然我们很快就要回去,但这些有用的知识,这些生动的画都会一直陪着你。”
实践团成员对小男孩进行安抚
教育不仅是三尺讲台上的语重心长,更是前行路上的长夜明灯。宣讲组组长赵岚曾说:“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建筑模型和安全教育,更是一扇能够向外看的窗,让这些生长在乡村的孩子看见文化的根与未来的路。”
青春的薪火,必将照亮更多沉睡的乡野。未来,团队会继续以“建”执笔,在希望的田垄上,将教育的诗卷与深植于泥土的乡音古韵融为一体,绘就一幅更为壮阔的、属于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