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丁心淳)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重大使命。2025年7月11日,温州医科大学新马可波罗暑期实践团在周壤镇联丰村文化礼堂会议室,与当地文化主理人、退役军人、基层网格员、侨燕妈妈代表展开深度访谈,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 “周壤答案”。
老手艺焕发新力:文化纽带串联城乡
周壤镇文化主理人苏倩男介绍,当地深挖畲药文化、节气茶饮等非遗资源,组织村民开展手工创作、乡土舞蹈等活动。近几年来,温州医科大学学子暑期来村驻点实践,结合周壤镇实际情况,为村民提供义诊、养生香囊制作等健康服务,形成“医学赋能文化、文化反哺健康”的良性循环,让传统文化在守护民生健康中焕发新活力。
数字助农:退役军人直播带火土特产
退役军人胡金贵依托周壤镇打造的直播基地,成为当地共富带头人。5 个专业化直播间带动宝妈团队,按季节精准销售杨梅、番薯粉等应季农产品。“部队经历让我学会高效执行,农产品上市周期短,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胡金贵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开发栀子花茶、畲药等特色产品,让乡土好物走出大山。
侨乡守护者:56 位“侨雁妈妈”撑起留守儿童晴空
“侨雁妈妈”团队负责人胡红燕分享,周壤通过“一点半课堂”、“微光计划”、“春泥计划”等项目,已累计服务留守儿童1800余人次,吸引侨资120余万元。此外,本次暑假医科大学生带来的双语教学、急救培训等课程,更成为孩子们 “触摸世界的窗口”,让关爱既有温度,又有广度。
青春扎根基层:00后网格员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00 后网格员郑巧巧依托周壤镇创新搭建的海外调解平台,用数字化手段高效化解侨乡赡养、继承等纠纷。“推开的每一扇门,都是乡村振兴的考场。”在她看来,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既能精准解决留守群体需求,也为专业人才提供了扎根大地的实践舞台,让治理活力在青春力量中涌动。
退役军人、侨雁妈妈、00 后网格员……周壤镇聚合“小人物”迸发乡村振兴“大能量”,如今,这里正探索构建“文化活化+健康服务+数字助农+侨资反哺”的共富生态链。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带领中外青年在这片广袤土地上,以国际学生视角观察记录,探寻那些可感可及、值得回味的乡村振兴故事,让周壤的振兴经验跨越山海,成为更多地方可借鉴的“鲜活样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心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