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祺)近日,广东财经大学“美玉向阳实践团”赴揭阳阳美开展暑期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阳美玉器产业发展与玉文化传承,通过政企联动交流、核心区域走访、非遗传承人专访等形式,深入探究阳美玉器产业的现状、困境及发展方向,并启动系列宣传赋能行动,旨在以青春之力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助力阳美玉器产业破局升级。
政企联动搭平台 摸清产业基本盘
实践第一天,揭阳市揭东区磐东街道热情接待实践团,就阳美玉产业进行介绍交流。实践团系统汇报了前期调研成果以及实践方案。在了解了阳美翡翠玉雕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后,实践团进一步细化方案,这为后续实践团对阳美玉文化宣传、阳美玉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天下玉石,阳美成器”,阳美,中国玉都,金玉之乡,汇集了南北玉雕工艺大全,其成熟高超的玉雕技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奇、巧、精、特”的产品特色而闻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揭阳市揭东区磐东街道办领导交流
“天下玉石,阳美成器”,阳美,中国玉都,金玉之乡,汇集了南北玉雕工艺大全,其成熟高超的玉雕技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奇、巧、精、特”的产品特色而闻名。
在后续的几天实践中,实践团先后走访了老玉街、阳美玉都景区、大世界翡翠城、玉都花园危料区、阳美玉石毛料区等核心区域,了解到阳美玉器的原料来源、品质特色、雕刻工艺、经营模式及市场动态,调研中,成员们不仅目睹了巧夺天工的玉雕珍品,而且直观感受到阳美玉器产业的庞大交易规模与蓬勃活力,以及“旅游 + 玉器”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与商户交流
这几天的阳美玉器中心走访调研活动,实践团更加具体地了解到阳美玉产业的产业链与玉文化宣传方面的发展瓶颈,更好地为后续的调研以及宣传工作指明方向。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阳美翡翠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了解、宣传和传承这门工艺,需要聆听工匠们的心声。
对话非遗传承人 探寻技艺传承密钥
实践团参观了当地本土品牌 —— 老洪祥珠宝馆,采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老洪祥掌门人——洪荣辉老师。全面地了解玉雕这项国家级非遗技术,探索玉雕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洪老强调“巧色巧雕”“熟能生巧”的创作理念,指出玉雕需依据原石色分布灵活设计,使色彩成为作品点睛之笔。当被问及对技艺未来的期待时,洪荣辉老先生说需要吸引更多人才,培养人才,实现揭阳玉产业人才聚集,同时坚持创意创新传承,玉雕才能发展得更好。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洪老眼中满是对阳美玉雕的自豪与传承的期待。
▲图为实践团采访洪荣辉老师
为深入了解玉雕这项非遗技术,在磐东街道团委指导下,实践团赴老蒋工作室采访老蒋大师 —— 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在与老蒋大师的交流过程中,“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静下心来了解玉雕,感受玉雕,学习玉雕”,谈及玉雕的传承难题时,老蒋大师这样说道。老蒋大师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玉器雕刻的工艺流程和技巧。他表示,玉器雕刻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艺术,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雕刻师的心血和智慧。
▲图为实践团与老蒋大师合影
多维宣传赋能 助力产业破局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产业链与文化宣传瓶颈,实践团已启动系列赋能行动:制作宣传视频、设计宣传册、手绘旅游路线图、打造“中国玉都”IP形象,并通过多篇推文构建融媒体宣传矩阵,力求以“文化+”模式为阳美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青春之力谱写玉都新篇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政企交流、实地调研与大师访谈,全面梳理了阳美玉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核心诉求。实践团以“问题为导向”的宣传与研究行动,不仅为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青年视角,更彰显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未来,随着宣传矩阵的持续发力与调研成果的落地转化,阳美这颗“金玉之乡”的明珠有望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通讯员:林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