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玩转”村晚

发布时间:2025-07-31 15: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炤羿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下乡能整出啥新活?佛山大学衡理青舟实践队给出了答案——19名大学生以群策群力的协作与智慧,让这场公益“青年村晚”从构想变为现实,用青春创意打破资源局限。

在广东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佛山建设“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的进程中,佛山正全力将“四山两江”片区打造成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典型示范区。作为这一战略布局的生动实践,7月11日晚,“粤韵青声,乡约南山”青年村晚在南山镇漫星城东南亚文化街区的工人文化宫精彩上演,来自10所院校的120余位青年学子与当地民众齐聚一堂,以青春之姿演绎多元艺术,为南山乡村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

“粤韵青声,乡约南山”青年村晚由佛山大学衡理青舟“百千万工程”实践队主要承办,活动筹备与执行过程中,得到了佛山市学联,南山镇团委、宣文旅办及漫星城的大力支持,为这场青年主导的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青年村晚共呈现16个精彩节目,汇聚了来自佛山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东东软学院、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等10所高等院校的青年学子,吸引超600名南山镇父老乡亲线下参与,线上直播观看接近3000人次,生动诠释了青春力量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对接,彰显了青年学子在“百千万工程”实践中的担当与活力。

指导老师周青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郑槟华等19名青年大学生组成村晚筹备的骨干力量,以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和集思广益的创新智慧,成功举办了这场公益“青年村晚”。这群青年学子凭借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热忱与担当,从策划编排到舞台执行全程自主推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的责任意识。

这场由青年主导的村晚不仅为乡村百姓献上文化盛宴,更展现了实践团队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组织执行力,成为高校服务“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案例。

当暮色为南山镇披上薄纱,一场充满青春气息与乡村韵味的“青年村晚”在众人的热切期盼中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绚丽的彩灯勾勒出舞台轮廓,吸引周边当地民众和游客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

开场环节,长期结对服务南山镇的广东艺术职业学院星辰大海实践队带来群舞《奔跑的青春》,舞者们用灵动舞姿诠释青春活力,瞬间点燃现场氛围。

从禅城区远道而来,来自广州南方学院周湘的唱跳《Whatever,凑个热闹!》,凭借潮流节奏与独特表演风格展现青年创意;

刚刚从佛山市第三中学毕业的徐贝瑶弹唱《突然好想你》,以深情歌声传递细腻情感。

广东东软学院团委书记杜佳瑶老师带领校合唱团带来合唱《灯火里的中国》,旋律悠扬,抒发家国情怀;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陈樱尹等呈现器乐合奏《旱天雷》《落花天》,尽显岭南文化魅力。

佛山大学郑槟华独唱《我们的歌》激情带动全场氛围,广东东软学院器乐社李欣怡的器乐演奏《彩云追月》持续为观众带来听觉盛宴。

来自三水南山镇当地的马齐龙形拳会带来武术表演《龙形武术七星鼓》,一招一式间尽显非遗传承活力。该表演结束后,主持人邀请观众上台互动——在马齐龙形拳传承人马国辉师傅及其徒弟的指导下学习基础招式,让大家亲身体会非遗魅力。

活动期间同步开展的扫码互动抽奖环节更让现场热度持续攀升。湖南科技大学徐思童独舞《云想霓裳》,以优美舞姿诉说古典意境。

来自广东省外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队精心编排《“粤”来“粤”好》合唱节目,生动展现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实践的热忱;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欧冉文的独唱《怎么了》、冯少思的独舞《Diamond》、佛山大学刘昊廷的独唱《揣着日落去海边》等节目,让青春活力持续释放。

星辰大海实践队队员身着东南亚特色服饰,上演群舞《哦迪咔》再掀热情,当掌声伴着余韵渐起,嘉宾罗梓杰老师现身舞台演唱,熟悉的旋律瞬间引发全场共鸣,为这场“青年村晚”添上了圆满的注脚。

最后,佛山市学联、佛山大学衡理青舟“百千万工程”实践队、西交利物浦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队等单位代表共同登台,合唱经典曲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演唱相呼应,为党的 104 周年华诞献上诚挚祝福,并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以振奋人心的歌声为整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进一步凝聚起在场的青年朋友们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

现场,南山镇的民众们反响热烈,他们既看到本土文化的新表达,也感受到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青年村晚”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

此次“青年村晚“既是“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中“文化惠民”的具体举措,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青年实践力量。未来,佛山大学衡理青舟“百千万工程”实践队将以本次“青年村晚”为起点,持续联动地方资源,把青年创意与乡村文化资源深度结合,后续将围绕非遗活化、街区文旅设计等方向展开文旅宣传,并展开一系列惠民活动,让青年创意赋能乡村文化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有效路径,为“百千万工程”及佛山“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南山实践”,让乡村文化振兴从舞台延伸到田间地头,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民生。

撰文:李明慧 郑槟华

图片:南山镇宣文旅办  衡理青舟“百千万工程”实践队  西交利物浦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炤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