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张佳峰 梁丹 刘佩怡)晨光破晓,希望升腾。在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一个暑期课堂里,一群孩子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向往,小手里紧握着探索的勇气。他们面前的“小老师”,是来自惠州学院“七彩童行·惠育绿苗”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大学生。
这场别开生面的环保主题课,是“2025年仲恺高新区12355暑期公益托管班活动”的重要一环。仲恺高新区,作为惠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重镇和千亿级工业街道,其发展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维度。在这里开展环保教育,深刻诠释了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层内涵: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数据的跃升,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寓教于乐,沉浸环保
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知识,是本次课堂设计的核心。志愿者老师们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将一整天的课程编排得环环相扣、趣味盎然。
上午的课程重在“知识启蒙”。在“环保智慧启蒙学堂”上,林翊文老师从生活小事入手,循循善诱,孩子们“听得入神”,课堂气氛热烈,“小脑袋里不断冒出新想法,积极举手发言提问” 。紧接着的“垃圾分类知识大闯关”将教室变成了知识的“战场”,孩子们在紧张刺激的竞赛中学习分类标准。有的孩子答对后“兴奋得跳起来”,有的答错后也不气馁,认真听讲。
团队成员林翊文进行环保分类课时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周焯楠 供图
正是在这种你追我赶的氛围里,垃圾分类的知识“就像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随后的“环保理念你划我猜”游戏秀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两两一组,“配合默契”,比划的同学“手脚并用”,猜的同学“大脑飞速思考”,现场“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环保理念在欢乐互动中被深刻印记。
实践创造,亲手体验
“树叶贴画创作”环节,孩子们利用落叶进行艺术创作,深刻体会到“变废为宝”的环保真谛,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之美。课堂上,几位学生兴奋地举着她的树叶贴画作品说:“原来落叶不是垃圾,它一样可以变成美丽的画。这就是‘变废为宝’!以后再也不会乱扔垃圾了,还要把它们变成有用的东西。”童言稚语,正是环保教育最希望看到的成果——知识内化于心,行动外化于行。
图为学生展示树叶贴画的作品。 周焯楠 供图
在“画地球”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绿色家园,有的突出蓝天碧水,有的强调生物多样性,将艺术表达与环保呼吁融为一体。梁丹老师带领的环保版“逛三园”游戏和最后的“猜环保词与顺口溜”环节,通过场景模拟和“蓝红黄绿干湿分”这类朗朗上口的口诀,让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得到巩固和升华。
图为团队成员梁丹与学生的地球画合影。林翊文 供图
负责下午课程的梁丹老师在总结时表示:“环保知识的普及需要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通过课程发现,游戏是拉近理论与生活最好的桥梁。当孩子们在游戏和欢笑中学会区分干湿垃圾时,这种记忆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深刻。要让环保成为一种有趣的习惯,而不是枯燥的口号。”
这场在仲恺高新区举办的环保课堂,是全国数万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学生们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们的所学所思,正在转化为建设“绿美广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
从一堂生动的环保课,到一个系统的社会治理范式;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到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蓝图。七彩童行·惠育绿苗在仲恺高新区播下的这颗绿色种子,虽是“星星之火”,却映照出青年参与国家建设的壮丽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佳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