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晨曦微露,金门塘村的课室内早已洋溢着欢声笑语。“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与村里的孩子们汇聚一堂,儿童成长夏令营见面会在此拉开序幕,用游戏搭建起心与心的桥梁。
首先,金门塘村村委会副主任苏观福发言。他开宗明义:学习态度是根本,任何糊弄都是在耽误自身成长,这是最不能含糊的。接着强调要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告诫孩子们:唯有通过持续汲取知识,方能逐步拓宽认知边界,使视野不再囿于眼前格局,进而稳步积淀前行的根基;而那些引领进步的先进思想,绝非凭空生成,终究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学习积淀,以及在拓展见闻的过程中不断淬炼与升华。话音刚落,孩子们坐姿更端正些,仿佛已有萌芽悄然成长。
接着,指导老师肖慧芳发言。肖慧芳老师首先向家长和小朋友们介绍队伍性质,“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是由2名指导教师与20名志愿者组成,是一支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团队,此次前来与金门塘村村委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随后,肖慧芳老师特别感谢了当地领导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切实支持,从场地提供到课程筹备,每一步都离不开村委会的助力,这份信任让队伍更有信心做好本次暑期公益课堂。最后她还提到,孩子是乡村的希望,更是未来。他们以学识为光,照亮乡土,未来化作国家发展星火,凝聚成民族前行的力量,点亮复兴之路。肖慧芳老师的发言让家长和小朋友们对这支队伍及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课程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随后,队长张嘉怡介绍“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秉持“知识传递,文化交融,心灵沟通”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开展以“金穗育才传童梦,海韵惠农行连心”为主题的公益课堂,将带来七彩课程,传承文化与红色基因。还明确了课堂纪律,志愿者们将派发安全相关资料保障活动进行。
“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的每位成员轮番上场进行个人介绍。二十位哥哥姐姐的寄语,像夏日里的细雨,清爽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都传递着共同的期许:希望小朋友们能让学习与玩耍自然相融,以好奇之心对待学习,不将其视为负担,而是像探寻趣事般享受过程;在玩耍时也能全然投入,因为在玩乐中也能悄然收获成长。
接下来迎来小朋友们最关注的环节:素拓活动。素拓活动的指令一响起,小朋友们便像刚出笼的小鸟般雀跃起来。
在幼儿园至二年级的素拓游戏区域,小朋友们热情高涨。首先开展的是“你划他猜”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手舞足蹈地比划骑自行车、游泳等动作,另一个则开动小脑瓜努力猜测。接着进行逛三园游戏,当vivi老师和钟钟老师说出“动物园里有什么?”,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各种动物。之后的“桃花朵朵开”,大家手拉手围成圈转动,听到数字就迅速抱团,欢笑声此起彼伏。最后玩“萝卜蹲”,孩子们给自己取上水果名字,认真地参与着每一次的蹲起和指定。
三至六年级的素拓游戏现场同样热闹非凡。“你划他猜”中,小朋友们在多媒体屏幕比划着西瓜、长颈鹿等词语,默契在比划与猜测间传递。“答非所问”环节,每位小朋友都绞尽脑汁给出不按常理的回答。最后的“谁是卧底”时更是有趣,孩子们仔细描述、认真倾听,试图揪出卧底,精彩的是有些小朋友先发制人,误导其他小朋友。
见面会在欢声笑语中落幕,孩子们的笑脸与雀跃仍历历在目。稍作休整,“阳光”即将切换频道,带着这份愉悦开启下午的课程,让知识与快乐继续相伴。
油条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陶泥课,其课程先梳理陶器变迁史,从原始社会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到唐宋彩陶,展现其发展脉络。还讲解了陶器与瓷器在胎质、用釉、火候上的区别。接着介绍现代陶器制作工序:揉泥、拉胚、修胚、浸釉、刮底、烧制,以及泥条盘筑法这一原始技法。最后进行艺术鉴赏,油条老师邀请小朋友们观赏不同陶器并发表看法。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陶艺,感受其美与文化内涵。
本次魔术课由钟钟老师主讲,课程内容丰富且充满趣味。开场通过提问“想拥有哪种超能力”引起互动,钟钟老师为小朋友们展示切牌,调动了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就隐身术、读心术、瞬间移动等选项展开激烈讨论。随后又探讨“幸福是什么”,开心快乐、有很多钱、考满分等答案让课堂氛围更显轻松。魔术课课程核心环节是传授学魔术的三大关键原则:一是“别贪多”,打好基础;二是“慢比快好”,稳扎稳打更重要;三是“学会圆场”,失误时以玩笑话化解尴尬。最后,钟钟老师鼓励小朋友们上台动手尝试“无中生有”的小魔术,激发了他们成为魔术师的兴趣。整堂课既带来了欢乐互动,又传递了实用技巧,让大家对魔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尝试的动力。
与此同时,调研设计组组员们也踏上了穿梭于渔港与市集的调研之路。本次调研围绕海鲜餐饮及市场展开,方向涵盖多主体与多维度。组员们在湿滑的摊位间细致观察海鲜品类、陈列方式与客流规律,向商家询问每日进货量、损耗率及线上订单占比等核心数据,全面掌握市场供需现状。
随着太阳沉降,余晖隐褪,夜空渐显深邃。“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今日的活动圆满落幕,随即开启今天的总结会议。每位成员轮流提出今天的不足之处,同时大家一起协商如何去解决。大家凝聚共识,以问题为导向,用务实举措推动服务提质,让“阳光”的温暖传递更精准有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骏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