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炙烤着粤北山区,广州东华职业学院资助下乡阳光助学团的队员带着满满一箱政策手册和赤诚之心,踏上了大旺垌村的土地。这支由 12 名师生组成的队伍,此行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将国家资助政策精准送到最需要的家庭,让每一个困境学子都能圆求学梦。他们的第一站,便茂名市化州市那务镇大旺垌村的党群服务中心 —— 一场与村干部的交谈会,成为打开帮扶工作的关键钥匙。
座谈听实情 问题显困境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在与村书记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旺垌村的基本情况,队长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跳跃,沙沙声与村书记的话语交织成细密的网。“家长对助学贷款了解多少?”“ 退役复学学生有特殊帮扶需求吗?”等等 一连串问题抛出,村书记的回答逐渐勾勒出困境的轮廓:有的家长把 “助学贷款”当成高利贷,有的觉得手续繁琐宁愿让孩子辍学,还有的担心 “欠国家钱”影响孩子前途。
汇总信息网 明晰需求清单
一个小时的交谈像场拉锯战,笔记本写满了三页纸。在汇总信息时,三张思维导图在桌面上铺开:困难家庭分布地图上标着不同颜色的圆点,红色代表即将升学家庭;政策认知度统计表里,“不了解”“ 怕麻烦”“担心还款”三个选项占比超八成;需求清单上,“简化流程”“案例讲解”“材料模板” 被圈了又圈。
优化帮扶策 细化服务举措
“不能让政策躺在文件里。”指导老师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商量许久,决定调整方案。来自本地队员提议:“得准备些纸质版流程图,村里老人眼神不好,手机操作也不熟练。”这个建议立刻被纳入补充计划。
暮色载收获 初心向未来
暮色渐浓时,队员们踩着晚霞离开党群服务中心,此时的资料比来时沉了许多。“原来精准帮扶不是送钱送物这么简单,”在实践日志里写道,“要先听懂乡亲们没说出口的难处。”远处的山坡上,几盏农家灯火次第亮起,像一颗颗等待被照亮的求学之心。这场座谈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接下来的入户走访中,生长成守护梦想的绿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泽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