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青科计划——绿盾科普行动队”赴融创二小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1 12: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欣璞   阅读 3.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科计划——绿盾科普行动队”九名成员于2025年6月23日至24日赴融创二小开展为期两天的“智汇志愿星火,科护绿水青山”主题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分享科学家故事传递执着坚守的科研精神,借助环保科普实验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让科学与环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智汇志愿星火 科护绿水青山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科计划-绿盾科普行动队开展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科计划——绿盾科普行动队”赴融创二小开展为期两天的环保科普实践活动。活动通过趣味宣讲、互动实验、科学家故事分享等形式,向小学生传递环保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绿色生活习惯。


第一天:环保科普与科学实验

志愿者以“你知道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吗?”为切入点,通过播放海洋污染主题短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PPT讲解垃圾分类标准。现场设计“垃圾分类大转盘”游戏,学生转动转盘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垃圾卡片投入对应分类箱,在趣味互动中掌握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类方法。

在“污水净化小卫士”实验中,志愿者与学生一起用试管、花岗岩、活性炭制作滤水装置,观察泥沙水净化过程。当看到浑浊的水透过装置逐渐变清时,孩子们惊叹:“原来活性炭真的能吸附脏东西!”实验后,志愿者引申讲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环保的推动作用。


第二天:榜样力量与科学家精神传承

志愿者生动讲述三位科学家的追梦故事:“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坚持30多年‘7-11’工作制,带领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未来中国的电子设备可能不再发烫;王贻芳院士如‘高能愚公’般耗时20年在地下700米建成世界最大中微子实验装置,用100万亿次数据探索宇宙奥秘;80多岁的赵文津院士仍在青藏高原跋涉,用地球物理技术发现巨型矿床,更发起计划培养千名青少年守护地质生态。”通过互动问答,学生们在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中理解了“坚持创新、科技报国”的精神内核。

志愿者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环保实践,开展“环保知识大闯关”互动问答:“薛其坤院士坚持‘7-11’工作制给了大家什么启示?”“王贻芳院士的中微子实验如何帮助环保?”学生们争相举手——“坚持每天关水龙头就是环保的‘7-11’!”“中微子研究的技术能用来净化水源吗?”志愿者结合PPT内容解答:“科学家研发的污水净化技术,就像给地球‘做体检’,而你们每天节约的每滴水,都是在延续这种坚持。”在垃圾分类大转盘游戏中,学生转动转盘回答垃圾类别,当指针指向“废旧电池”时,有学生抢答:“这是有害垃圾!赵文津院士说过,地球资源需要精准保护,就像垃圾分类要精准投放。”志愿者趁热打铁:“没错,科学家用技术守护大地,而大家要用分类守护家园。”


通过两天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等知识,更从科学家故事中理解了“坚持、创新、担当”的内涵。科普的意义——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播撒精神的种子。”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科学家精神+环保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科学与自然的对话中,成长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用科学精神点亮绿色未来,让志愿星火燎原山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欣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1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