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急救知识进社区,关爱健康“护”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31 15: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盈帆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百千万工程|急救知识进社区,关爱健康“护”成长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基层服务精准化的热潮中,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思诚书院“红星暖邻・医路童行”服务队,怀揣“扎根基层、呵护健康”的初心使命,将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核心急救与护理知识,带到了清城区乡村社区。为社区的孩子们送上了一堂专业实用、充满关爱的“健康必修课”。这不仅是以“三下乡”实践为基层注入专业力量,更是以“教会一个孩子,守护一个家庭”为目标,让实用的护理急救知识成为乡村健康的“安全基石”,用技能为每个家庭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解锁“生命通道”:海姆立克急救法传递关爱

“小小异物卡喉,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呼吸!”课堂上,30余名小朋友化身为专注的“健康小卫士”。传递关爱,从掌握关键护理技能开始。在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时,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卡通玩偶作为“模特”。通过清晰演示站位、环抱位置,并辅以“剪刀、石头、布”的趣味口诀(剪刀找位置、石头抵肚子、布包拳头向上冲),让孩子们轻松记住这项救命的护理知识。当检验环节有孩子响亮说出“异物梗阻先拍背”的要点时,大家看到的不只是技能的习得,更是一份对生命健康的主动守护意识在萌芽。队员们告诉孩子:在黄金时间掌握解除气道梗阻的技能,就是为身边人的呼吸健康筑起第一道“关爱防线”。

筑起“伤口防线”:外伤护理知识守护平安

关爱健康,从正确处理每一个伤口开始。在止血与骨折包扎环节,队员们聚焦基础护理知识的普及。从“直接压迫止血”的正确手势,到“三角巾包扎”的折叠技巧,每一个关乎伤口愈合与减少感染的细节都被细致拆解:纱布覆盖的角度、绷带环形缠绕的适度力度、外侧蝴蝶结的稳固方法。传递的不仅是步骤,更是科学的护理理念。当一位7岁男孩成功完成止血步骤演示,并兴奋地说“我能帮家人处理小伤口了”时,这正是“小手拉大手”的力量——将规范的外伤护理知识带进千家万户。掌握这些知识,意味着在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运用护理技能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用行动加固身体的“健康防线”。

点亮“生命之光”:心肺复苏术诠释健康守护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是生命的希望之光!”队员们利用模拟教具进行心肺复苏(CPR)的完整演示。关爱生命,掌握“生命重启术”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能力。教学覆盖了从判断意识、精确定位按压点(两乳头连线中点),到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的全流程。20余名小朋友轮流上阵体验,虽然手臂稚嫩,但绷直的手臂、均匀的按压节奏、以及捏住模拟鼻子后认真进行的“人工呼吸”,都透露出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与守护的决心。学习心肺复苏,就是为社区生活配备一份坚实的“健康守护力”。这不仅提升了孩子们面对突发心脏状况的应对能力,更在社区邻里间织就了一张“互助互救”的关爱网络,让守护生命的力量触手可及。

课程结束时,孩子们不仅能清晰复述急救步骤,更能自信地示范操作。这些珍贵的护理急救知识,已化作他们手中守护健康的“爱心盾牌”。至此,“急救知识进社区”已从一句口号,落地为在童心中深植“关爱健康”种子的生动实践。未来,队员们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将更多实用、关爱的急救与护理知识送入社区,点亮更多“健康守护者”。用专业技能传递温暖,用扎实知识筑牢乡村社区健康生活的第一道防线,为平安乡村增添一份坚实的力量,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爱与技能的“护航”下,绽放健康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盈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