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化学院师生共赴牧牛镇 探寻农业产业链振兴乡村路

发布时间:2025-07-31 14: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姜墨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姜墨)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贡献青春力量,辽宁大学化学院“香蕈筑梦”实践队作为辽宁省2025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联系团队,在王珊老师和单炜军教授的带领下,于7月24日至26日赴鞍山市岫岩县牧牛镇开展社会实践。依托辽宁大学“万名学子连千地 百强团队促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及2024年实践成果,团队深入考察当地农业产业链与村民生活情况,开展一系列助农活动,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辽宁大学化学院“香蕈筑梦”实践队合影

PART 01 特色产业 硕果盈枝——参观岫岩县三大农产品

实践团队在调研期间,参观了位于牧牛镇的岫岩县三大农产品柞蚕茧、绒山羊和食用菌的生产基地。

首先是柞蚕茧。实践团队在单炜军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柞蚕养殖场,详细了解了柞蚕的生活习性及其产业对牧牛镇农村经济的重要贡献;接着是绒山羊。作为拥有“中华国宝”美誉的绒山羊,其羊毛被称为“软黄金”,通过单炜军教授的介绍,实践团队对绒山羊的养殖方式以及其具体的销售方式有了深入的认知;最后是食用菌。牧牛镇作为“中国香菇第一乡”,食用菌种植产业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实践团队深入香菇大棚,对于当地香菇种植技术、生产周期及经济效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柞蚕养殖场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绒山羊养殖场图为实践团队参观食用菌种植基地

PART 02 产业引擎 赋能发展——探访牧牛镇重点企业

实践团队在调研期间探访了牧牛镇多家重点企业。第一站来到了辽宁岩海牧业有限公司,参观了企业内的蛋鸡养殖场以及生物质复合肥工厂。实践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了单炜军教授的讲解,对蛋鸡养殖和生物质复合肥生产全流程有了基本了解,深刻认识到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所能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同时也发现了蛋鸡养殖中鸡种被国外“卡脖子”、蛋鸡养殖产生鸡粪后处理的真实问题。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辽宁岩海牧业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场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生物质复合肥工厂并了解生产全流程

实践团队第二站来到了牧牛镇当地有名的两个香菇前处理企业,益林菌业和高氏菇业。在益林菌业,实践团队亲眼见证当地村民如火如荼、井然有序的香菇处理过程,了解到香菇分拣、烘干和冷冻冷藏等各项前处理方法和香菇菌棒的制作原理;在高氏菇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高坤的交流,实践团队学习了香菇种植、销售及相关产业的情况以及当地农民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和蘑菇产业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例如香菇从采摘、分拣到装袋等各个环节及其销售渠道等等。同时,实践团队也发现了国内香菇菌种不佳、香菇多糖提取困难、废弃香菇菌棒处理等真实问题。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益林菌业调研香菇前处理全流程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高氏菇业负责人高坤进行交流

最后一站,实践团队来到了万物生农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实践团队参观了其售卖的各类产品,包括干香菇、各类口味的香菇酱以及风味饮料等等。在这其中,通过与辽宁大学的合作,辽宁大学师生为其设计了产品包装,并通过直播带货进行售卖,销量令人满意。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了校地校企联动共绘牧牛镇农牧产业发展蓝图的重大意义。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聆听单炜军教授介绍万物生农业有限公司产品

PART 03 倾听民声 了解民情——深入农户走访交流

在调研期间,实践团队来到了牧牛镇牧北村村民杨成铭家中进行了深入采访,他们一家通过辛勤劳作,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具象体现。通过与杨成铭的交流,实践团队理解了当地农牧业的各项养殖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当地农户的普遍业务和家庭现状,了解到在当地部分绒山羊养殖户还兼营养鸡、种植香菇等业务。实践团队成员也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脱贫攻坚、刺激农村个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采访牧北村村民杨成铭

PART 04 环境整治 设施完善——见证乡村面貌提升

在对当地农牧产业链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实践团队成员前往牧牛镇的各个村落,对当地的生态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考察。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牧牛镇牧北村,与牧北村妇女主任王海荣和牧北村村医王恩伟进行了深入交流。据他们介绍说,牧北村构建了完善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为村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村中拥有三个持证村医,确保了全体村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及时、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健康保障目标。

图为实践团队与牧北村妇女主任王海荣进行深入交流

接着,实践团队来到了牧牛镇钟家堡村,与村书记侯王一同参观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干净的木栈道上,侯书记边走边介绍,从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到生态治理的具体举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画卷在团队眼前徐徐展开。在钟家堡村的文化广场上,实践团队观看了当地的广场舞表演,深刻感受到了当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丰硕成果。

图为实践团队拜访牧牛镇钟家堡村书记侯王并参观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PART 05 躬身实践 知行合一——展现团队作为成效

社会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不仅深入探访香菇、蛋鸡养殖企业,更积极投身生产一线,亲身体验剪香菇角、分拣鸡蛋、采摘香菇等具体劳作环节。通过动手实践,成员们切身感受了农业生产的辛劳与技艺。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进行鸡蛋分拣工作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进行香菇角剪切的实际体验

活动期间收集的香菇和鸡蛋,则成为团队与村民情感联结的纽带。大家携手村民,利用这些新鲜食材共同开展了“农家灶台乐”活动。团队成员与村民共烹农家菜,同话乡土情,深入交流,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共同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与乡村生活的温度。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村民一起进行“农家灶台乐”活动

针对在调研期间所发现的各种真实问题,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王珊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会议进行讨论,由具有解决牧牛镇当地真实问题经验的学生为团队成员进行宣讲,思考解决方案。通过迎合辽宁大学“培育具有‘真实问题’意识的创新性人才”的理念,团队成员一致同意将所发现的真实问题带到本科生毕业设计中,例如利用香菇废弃菌棒材料进行金属离子吸附等,为解决乡村真实问题贡献辽大青年智慧。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指导教师一同进行会议讨论解决真实问题

同时,团队成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牧牛镇当地农牧产品进行宣传。线上方面,团队成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并售卖辽宁岩海牧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德鞍蛋”;线下方面,通过与亲朋好友推销的方式,宣传万物生农业有限公司的香菇酱产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用直播带货的方式为德鞍蛋产品进行宣传

经过多日深入走访调查,实践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影像素材。目前,团队正着手对这些素材进行剪辑,计划制作一部全面展现牧牛镇发展风貌的专题视频,并在主流互联网平台发布。基于2024年成功合作的经验,团队已积极对接当地团委,依托互联网媒介,对牧牛镇特色农产品及优质企业开展系统性宣传推广。此举旨在提升牧牛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与资源,助力当地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牧牛镇将立足特色资源,深耕柞蚕、绒山羊、食用菌三大优势产业,以构建更完整、更强劲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为核心,通过科技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提升产业附加值,持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牧牛镇正奋力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书写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与此同时,此次社会实践的深刻体验,已深深烙印在每位团队成员心中。大家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将所见所学转化为行动力量,积极投身于包括牧牛镇在内的广阔乡村,为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链、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贡献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共同擘画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