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朝花西拾”实践团:阳西织篢镇支教结课仪式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30 22: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盈迎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广东二师“朝花西拾”阳西实践团) 广东二师“朝花西拾”实践团在阳西县织篢镇中心小学举办的为期10天支教活动结课仪式圆满举行。该小学许副校长、陈主任,实践团全体成员及实践班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这段意义非凡的支教历程。

领导致辞肯定实践价值

▲图为结课仪式场景

▲图为陈主任发言致辞

仪式伊始,陈主任上台致辞。他高度肯定了实践团成员的辛勤付出,指出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织篢镇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展现了我校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他强调,此次实践搭建了高校与基层的沟通桥梁,通过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双向成长”的良好成效。

结课汇演绽放青春风采

▲图为学生集体合唱场景

结课汇演为仪式的亮点。实践班全体学生率先登场,在《少年中国说》的激昂旋律中,孩子们的歌声裹挟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豪情壮志响彻全场。他们眼神坚定如炬,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姿态都彰显着新时代少年蓬勃向上的朝气。当《你从未离去》的温情旋律渐起,现场氛围瞬间被暖意包裹。孩子们嗓音清澈如溪,唱出对老师、伙伴的深深眷恋,一句“你从未离去,一直在我心底”,让在场不少实践团成员眼眶泛起湿润。这首歌不仅传递着孩子们对这段短暂却珍贵时光的不舍,更隐喻着教育的持久力量——纵使分别,师生情谊与知识的影响亦会永续留存。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既以激昂旋律彰显少年活力,又以温情吟唱传递真挚情感,为结课仪式晕染开动人的色彩。

▲图为学生成果展示

创意走秀中,在 17 老师小赖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手持亲手创作的作品,迈着自信的步伐依次登场。红纸金墨的楹联书法,笔锋间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柔软布料上的植物拓染作品,叶片脉络清晰可辨,仿佛将大自然的灵气永久定格;靛蓝深邃的蜡染作品,纹路间沉淀着古老技艺的智慧,每一道痕迹都是孩子们耐心的见证;光影摇曳的非遗纸灯上,绘满童真想象,点亮时宛如星辰坠入凡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灵巧的竹编龙舟,细密篾条交织成船身,承载着孩子们对家乡端午习俗的记忆与憧憬。此刻,孩子们既是小小手艺人,更是文化的小小传承者。手中的作品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更是他们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独特载体。

▲图为小易老师和学生舞蹈表演

舞台灯光亮起,这支由小易老师与学生共同演绎的《Bar Bar Bar》,将十天朝夕相处的默契融入跃动的音符中。轻快旋律响起时,八双小皮鞋在舞台上踏出整齐划一的节奏,孩子们笑眼弯弯,在副歌部分默契跳动,动作流畅协调。台下掌声雷动之际,小易老师轻轻揽住身旁孩子的肩膀,目光掠过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那些在舞蹈室反复打磨的动作细节,那些课间分享糖果时的欢声笑语,此刻都化作舞台上流动的光,映照着师生共舞的温情瞬间。

▲图为魔术表演现场

在结营汇演的舞台上,小泽老师小锋老师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场妙趣横生的魔术表演。小锋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魔术的每一个步骤,小泽老师则在一旁配合演示,行云流水的动作让抽象的技巧变得生动可感。孩子们睁大双眼,完全沉浸在魔术的奇幻世界中,仿佛每一张扑克牌都藏着未知的魔法。表演进入高潮时,两位老师带领孩子们齐声喊出七字真言,随后翻开的牌面竟奇迹般地配对成功!全场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惊呼与掌声,孩子们兴奋地相互讨论,脸上写满不可思议。这场表演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动手动脑的奇妙体验,而魔术的种子,或许已在某个孩子的心中悄悄发芽。

▲图为舞蹈solo场景

神秘奇幻的魔术表演结束后,小易老师为我们带来个人solo舞蹈《Style》。当结课汇演的聚光灯聚焦在小易老师身上时,她的指尖已随音乐轻轻扬起。这支独舞《Style》的每一个转身,都藏着十天支教时光里的细碎光影。舞台上,音乐骤然提速的瞬间,她的步伐却格外沉稳。那些在舞蹈室里的反复练习,此刻都化作了肢体的本能。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她优雅谢礼,目光与台下孩子们发亮的眼睛相撞人群中响起的掌声,比任何伴奏都更动人心弦。

▲图为三人趣味足球表演

随着趣味横生的音乐响起,舞台上,小锋老师率先控球,脚面轻颠足球,橙白相间的球在他脚尖、膝盖间灵活跳跃,像黏在身上般听话。大龙老师突然上前,跃起用额头轻轻一顶,足球划出弧线飞向鱼尾老师。鱼尾老师迎球挺胸,球在胸前微弹后稳稳落下,他顺势脚背颠了三下,又用肩头一卸,球再次腾空。三人默契配合,颠球时的咚咚声、头球的轻响交织成节奏,引得场边欢呼不断。最后小锋老师一记精准颠球,将球稳稳停在脚下,结束了这场流畅灵动的表演。

温情寄语和告别礼传递不舍

▲图为小龙老师的“云寄语”

足球表演的欢呼声还未散去,大屏幕亮起了熟悉的面孔——因故提前离开的小龙老师通过视频为孩子们送来了结课寄语。视频中,小龙老师的声音温暖而真挚:“虽然没能和大家一起走到最后,但这段时光是我最珍贵的回忆。”他回忆起在音乐教室陪伴孩子们的瞬间——孩子们第一次合唱时的生涩模样,攻克高音时的雀跃欢呼,还有课间总爱围在钢琴旁的好奇眼神,每一个音符都记录着最纯粹的师生情谊。小龙老师的声音温柔而有力,让所有人都回到了那间回荡着琴声的教室。音乐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能让离别变成新的相遇,屏幕暗下的瞬间,礼堂里响起持久掌声——这封“云寄语”,让缺席的告别也拥有了完整的温度。 

▲图为孩子们歌唱《送别》

在结课仪式的尾声,孩子们带来了感人的《送别》大合唱。随着轻柔的伴奏声响起,孩子们清澈的嗓音如溪流般缓缓流淌,每个音符都承载着这些天来的点点滴滴。他们站得笔直,小手规整地放在两侧,眼睛里却闪着晶莹的泪光。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分别总要来临,当《送别》的最后一个音符轻轻落下时,每个人都知道,这份用歌声编织的情谊早已深深扎根在彼此心田,永远不会消逝。

▲图为孩子们的暖心寄语

时间胶囊的仪式上,实践团成员们俯身为每个孩子送上手写的赠言贺卡,娟秀的字迹里藏着说不尽的叮咛与祝福。孩子们捧着卡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里闪烁着星星般的光亮。"老师,我有悄悄话要告诉你!"孩子们将彩色的信纸折成星星、千纸鹤的模样,小心翼翼地投入“小嘀咕”信箱中,那些稚嫩的笔迹里盛满了最纯真的心意。快门声此起彼伏,镜头定格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或是搞怪的鬼脸,或是亲昵的拥抱,每一个画面都在诉说着这段短暂却绚烂的相遇。当时间胶囊缓缓合上,这些珍贵的瞬间已化作永恒留在我们的心中。

10天的支教时光,319公里的跨越距离,广东二师“朝花西拾”实践团的青年大学生们以脚步丈量教育初心,在三尺讲台间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支教的帷幕虽已落下,但向教育公平迈进的征程从未停歇。实践团带去的不仅是知识的滋养,更有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期待;孩子们回馈的不仅是真挚的感谢,更有对未来的笃定与勇气。这场离别不是终点,而是师生双向成长的新起点。愿这段盛夏里的温暖记忆常驻心间,待他日山海相逢,再续这段因教育而联结的珍贵情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盈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