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颜文俊 邹金伶)2025年7月,南宁理工学院“龙跃炮龙”调研实践团走进广西宾阳炮龙协会,以实地调研为笔,以青春热忱为墨,开启了一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秘之旅。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观摩制作工艺、参观文化纪念馆等方式,深入挖掘炮龙文化的历史根脉与当代价值,为非遗传承注入青年力量。
座谈交流拓视野,触摸炮龙文化基因
活动伊始,宾阳炮龙协会传承人张云真主持专题座谈会。会上,实践团成员们围坐聆听,张云真从炮龙文化的起源讲起,细数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解读其中蕴含的驱邪纳福、民族团结等民俗内涵。成员们不时举手提问,围绕“炮龙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年轻一代该如何参与传承”等话题与传承人深入探讨,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与协会负责人围坐交流。冼雯婷 供图
实地探访品匠心,见证传统技艺传承
座谈会后,实践团成员开启“沉浸式”探访。在协会展厅,从栩栩如生的炮龙实物到创意十足的文创周边,龙首的精巧雕刻、龙身的鳞片编排,每一处细节都让成员们惊叹于匠人的巧思。随后,大家走进炮龙制作工坊,手工艺人胡庭旭现场演示竹篾处理、裱糊等制作步骤,耐心解答成员们关于工艺细节的疑问。成员们俯身观察、认真记录,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中“以竹篾为骨、以匠心为魂”的严谨与坚守。
图为实践团参观炮龙协会。冼雯婷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解炮龙龙头的制作工艺。冼雯婷 供图
纪念馆里观变迁,感悟非遗时代活力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炮龙文化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炮龙节模型生动还原了节庆盛况,而炮龙赴台湾表演获赠的“鲤跃龙门”纪念帽等珍贵资料,则见证了这项地方民俗走向世界的历程。成员们在展品前驻足良久,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
图为炮龙博物馆的物品陈列展示。冼雯婷 供图
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不仅收获了关于炮龙文化的鲜活素材,更坚定了传承非遗的信念。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用青年视角讲好炮龙故事,让这项古老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图为实践团与炮龙协会合照。冼雯婷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金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