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林志强、张文迪)一针一线勾勒华夏魂魄,一褶一衿承载礼乐春秋。7月30日,在泗水县苗馆镇黄阴集村小学的课堂上,山东科技大学“绛裳传薪·星火承章”支教队队长张文迪以汉服工艺为密钥,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解码之旅。刚从菏泽汉服产业基地调研归来的她,将汉服的历史脉络、礼制精神与前沿制作工艺深度融合,在乡土课堂筑起一座流动的文化博物馆。
溯源:衣冠之上见中国
张文迪老师以汉服为轴,展开一部行走的华夏文明史:从礼制之始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文明曙光,周代确立“六冕五服”等级制度,玄衣纁裳承载“天人合一”哲学;到盛世华章,汉代曲裾深衣的庄重典雅,唐代齐胸襦裙的雍容华贵,宋代褙子的清雅隽永,明代马面裙的端庄大气,朝代更迭间,服饰成为最直观的文明注脚;从衣冠南渡,张文迪老师动情讲述清初“十从十不从”下汉人守护衣冠的血泪抗争,当屏幕上出现《嘉定三屠》中“留发不留头”的悲壮场景,孩子们屏息凝神;到寰宇回响,日本和服、韩服与汉服的渊源图谱,佐以巴黎时装周上的敦煌飞天纹样礼服,印证“衣冠上国”的世界影响力。
图为张文迪在为同学们开展汉服课程
匠心:四艺交织见精微
课堂聚焦汉服制作工艺,张文迪以菏泽汉服工厂实拍影像为教材,揭秘现代科技如何复活千年技艺。
图为通心相随团队成员进入汉服工厂进行调研
这堂从历史纵深到工艺微观、从礼制精神到产业实践的汉服课,是山东科技大学“绛裳传薪”支教队文化赋能乡村教育的典范。当激光雕刻的纹样在童眸中映出星光,当揖礼的古训回响在红砖教室,汉服不再仅是衣裳,更成为链通古今、激活乡土的文化基因。在这片诞生孔孟的沃土上,文明的星火正以最鲜活的方式,点燃新时代少年的文化自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志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