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流转绘脸谱 非遗魅力润童心
2025年7月20日,茂名信宜钱排镇藏着一场文化的奇遇。华南师范大学 “星启夏梦” 实践团带着京剧脸谱这门沉淀了数百年的非遗艺术,走进乡村夏令营的课堂。当五彩颜料遇上稚嫩笔触,当古老脸谱对话纯真童心,一场关于传承与成长的故事,在笔尖悄然铺展。
图为队员向学生讲解脸谱知识
“脸谱上的每一笔颜色,都是人物性格的密码呢!” 课程伊始,实践团成员便以生动的提问拉开序幕。从追溯脸谱的起源 —— 从远古傩舞中驱邪的面具,到宋元杂剧里简单的面部涂画,再到明清京剧成熟后程式化的精美纹样,成员们结合一幅幅经典脸谱图片,将这门艺术从历史深处 “请” 到孩子们眼前。当关羽的红脸、曹操的白脸、包拯的黑脸等经典形象通过投影展现,当实践团成员讲解 “红色代表忠义”“白色象征奸诈”“黑色寓意刚直” 的文化内涵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仿佛透过脸谱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图为学生上课场景
动手实践环节成了孩子们与传统对话的舞台。有的孩子参照经典脸谱范本,屏息凝神地对照着勾勒线条——关羽的丹凤眼要画得卧蚕般饱满,包拯额间的月牙需弯得恰到好处,每一笔都透着对传统的敬畏,在临摹中慢慢触摸到脸谱艺术“对称中见变化,繁复里藏秩序”的严谨匠心;有的则索性放开手脚,让想象力在笔尖流淌:给忠义的红脸添上几颗象征星光的白点,给刚正的黑脸缀上一圈灵动的波浪纹,甚至把不同人物的脸谱元素拆解重组,创造出“既像关羽又像赵云”的全新形象。实践团成员在一旁温和引导,时而指着范本讲解“你看这眉梢的弧度,既要有英气又不能失了稳重”,时而笑着鼓励“把你心里觉得最勇敢的样子画出来,这就是属于你的脸谱密码”。
随着笔尖的起落,空白模板渐渐苏醒:有的脸谱承袭着传统的威严,墨色线条如铁画银钩;有的则带着孩子气的灵动,色彩搭配跳脱却不失和谐。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炫耀”,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发现的惊喜:“你看我的关羽,额头上有颗智慧星!”“我的包拯月牙会发光呢!”——那些看似随意的创意,实则是孩子们用童心为古老脸谱写下的全新注脚。
图为学生动手绘制脸谱
“原来脸谱不只是好看,里面还有这么多故事!” 一个孩子的感叹道出了课程的深意。当京剧脸谱的色彩密码与人物故事通过画笔变得可感可触,当孩子们从 “听说” 戏曲到 “绘制” 脸谱,传统文化便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成为了可以亲手创造的鲜活存在。在与脸谱的对话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与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了 “美” 的多元表达 —— 传统艺术既有代代相传的严谨法度,也始终为新鲜创意留着生长的空间。
图为学生脸谱作品展示
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说:“脸谱的颜色会褪色,但文化的种子会发芽。” 当钱排镇的孩子们带着自己绘制的脸谱奔跑在田埂上,当他们把脸谱背后的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非遗就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融入生活的 “活态记忆”。这堂看似简单的绘画课,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浸润 —— 它让孩子们明白,传统从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滋养灵感的土壤;而他们笔下的每一笔色彩,都是在为千年文脉续写新的篇章。星启夏梦实践团通过这节脸谱绘画课,不仅让小学生们掌握了脸谱绘制的基本技巧,更让他们在一笔一画中感受到了京剧脸谱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让非遗的种子在童真的心田里悄然扎根、萌芽。
(供稿:华南师范大学龚芷君 图:华南师范大学星启夏梦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