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l遇上黄梅戏,Q版数字人亮相黄梅县古塔社区,让传统文化焕新彩

发布时间:2025-08-01 13: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阙月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李鑫峰 傅文豪 报道)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碰撞融合,7月25日下午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之光”志愿服务队为黄梅县古塔社区带来了团队研发的Al黄梅戏Q版数字人,以创新形式推广黄梅戏艺术,助力普通话与方言文化传承,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科技文化”课。

“智能之光”志愿服务队依托学院专业优势,结合黄梅戏文化特色,精心研发了这款Al数字人字人。采用萌趣Q版造型,服饰纹样、经典手势等细节高度还原黄梅戏艺术特征,既保留传统戏曲的雅致韵味,又以卡通形象贴合儿童审美。数字人搭载Al语音合成与动作捕捉技术,不仅能流畅演绎《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选段,更创新设计“双语演绎”功能——普通话版本助力孩子们的规范发音,方言版本则精准呈现黄梅戏的乡音特质,让孩子们在互动同步感受语言规范之美与地方文化之韵。

在课堂上,志愿者们现场演示数字人的交互魔力:孩子们翘起指尖模仿戏里的“兰花指”,数字人便会眨着灵动的眼睛即时夸赞“姿势真标准”;当有人好奇提问“黄梅戏的服装有什么讲究”,数字人立刻调出动画演示,从“帔衫”的刺绣寓意讲到“褶子”的色彩象征,娓娓道来如小老师般专业。志愿者们还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数字人背后的AI技术原理,用“给数字人装‘顺风耳’和‘千里眼’”这样的比喻,引导孩子们理解“科技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课堂上,孩子们跟着数字人摇头晃脑学唱片段、有模有样比划身段,笑声与戏曲声交织成欢乐的乐章;

志愿服务队的钱梓浩表示,这次活动是“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希望发挥专业所长,让孩子们在对AI数字人产生兴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主动去了解黄梅戏的故事、亲近传统文化的根脉。”他透露,团队未来将持续迭代优化数字人功能——着手建立系统的黄梅戏曲数据库,收录更多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特色唱腔,让数字人的演绎更具层次感;让“智能之光”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文化探索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阙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