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三基色绘清风照“福”行社会实践团:探寻廉洁印记,传承清风正气

发布时间:2025-08-01 13: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珺婕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22日,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三基色绘清风照“福”行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进将乐县,先后前往杨时纪念馆和常口村两山学堂学习教育基地,通过实地探访、聆听廉洁故事、体验民俗中的清廉内涵,深刻感悟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实际行动传承廉洁基因,让清风正气浸润心田。

深“挖”杨时廉韵,传承理学廉洁文脉

实践团首站来到将乐杨时纪念馆,实践队员从生动还原的历史场景、承载风骨的文物史料、彰显品格的“廉慎”碑刻和精神传承四个部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杨时在为官与治学中坚守的廉洁准则,体会到其事迹所蕴含的丰富廉洁精神和深厚文化内涵。杨时“官清则民安,学廉则道明”的精神虽历经千年却依旧鲜活,坚定了新时代学子们接过这份廉洁接力棒,将清风正气传承下去的决心。

探“寻”两山清风,感悟生态廉洁智慧

在两山学堂学习教育基地,这里不仅讲述着将乐县生态发展的转型之路,更藏着“绿水青山”背后的廉洁密码——生态保护需要守住底线的坚守,经济发展离不开不越红线的自律。队员们在常口村看到世代相传的“村规民约”,恰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写照;“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碑刻,也诠释着“清廉是生态保护的基石”的航向,如细雨般用廉洁风尚浸润队员内心,成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擂茶清芬,读懂乡村廉洁振兴

实践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常口村,在一碗擂茶中品味乡村振兴里的廉洁故事。在村民的讲述中,队员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擂茶”的清香,更象征着“节俭不浪费”的清廉家风和村民们始终坚守的“不搞花架子、只做实在事”的初心;如今,擂茶成了常口村的“致富茶”,但其“清廉”本色从未改变。在亲手参与擂茶制作时,队员们看着茶叶、芝麻、花生在擂钵中交融,愈发明白了廉洁与发展亦是这样在乡村振兴中相辅相成的。

实践团成员周晋伊说:“这次将乐之行,让我们触摸到了跨越千年的廉洁印记。从杨时的廉慎风骨,到两山学堂的生态坚守,再到常口村擂茶里的朴素初心,我们深刻明白廉洁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

此次实践活动,是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师生追寻清廉足迹、汲取清廉智慧的生动体现,既深化了队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青年视角。未来,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师生会把这份清风正气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走好自己的人生“廉洁路”。( 通讯员:廖珺婕、陈思鹭、官姝怡、周晋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珺婕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