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探寻中药新径——河北中医药大学“杏林红韵”实践团奔赴四地,解码中医药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30 21: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娜欣 卢雨江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河北中医药大学“杏林红韵”实践团踏上跨区域实践之旅,串联邢台、保定、沧州、石家庄四地,从田间科技赋能到文化传承溯源,再到产业实践深耕,全方位解码中医药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深层脉络。

一、邢台实践:科技赋能田间,攻坚产业瓶颈

实践团走进邢台市信都区酸枣嫁接基地,深入调研嫁接酸枣整形修剪技术体系,专家现场示范整形操作,破解树形规范等生产难题。针对持续高温胁迫,河北中医药大学谷仙教授与邢台农科院李晓光博士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叶面肥喷施试验增强植株抗逆性,同步进行采样分析,为酸枣稳产提供数据支撑。期间,双方团队深入交流,聚焦粮药间作模式下酸枣仁品质提升等关键技术瓶颈,共享种植经验,合力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二、保定深耕:三维贯通产文,解码发展新径

(一)雄安新区:规划锚定坐标,生态赋能未来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实践团系统学习新区战略布局,见证“未来之城”从蓝图到实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专业讲解,成员们深入理解中医药产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转赴悦容公园制高点俯瞰,“生态优先”理念具象化为纵横交错的生态廊道、智慧交通网络与功能分区,使规划理论知识与城市肌理实现空间对话。

(二)雄县红馆:淬炼红色初心,熔铸杏林使命

实践团走进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之旅。展馆内,革命先辈旷伏兆、刘秉彦将军“同生死,清风明月共一丘”的生死之约,通过沉浸式展陈令成员们深切动容。在讲解员引导下,从雄县革命斗争史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记忆与家国情怀在革命文物与影像资料中交织升腾,激发起青年学子将医者仁心融入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

(三)安国药都:洞察流通脉络,把脉市场活力

步入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安国数字中药都,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堆积如山的场景扑面而来。成员们穿行于繁忙的摊位间,通过实物辨识强化专业认知,在浓郁药香中切身感受中医药市场脉搏。这种产教融合的现场教学,使书本知识与产业振兴使命在交易实践中深度融合。

三、沧州溯源:问道扁鹊故里,赓续文化根脉

在沧州扁鹊药王庙的文化溯源之旅中,实践团深度探寻中医药的发展根基。扁鹊作为古代医学先驱,其“治未病”等医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在展示区里,记录皇甫谧、张仲景等历代医家贡献的文献展陈,完整呈现出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发展脉络。成员们驻足了解,通过“求医”“切脉”等场景再现,直观理解“望闻问切”诊疗体系的形成过程。当详细了解到“治未病”等理念的相关内容,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传承文化瑰宝并赋予其时代活力的使命担当。

四、石家庄探索:聚焦绿色种植,闭环产业认知

在石家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践团聚焦绿色生产技术攻关。针对威灵仙栽培过程中人工除草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实践团与当地药农围绕生态除草技术方案展开了细致探讨,交流了多种绿色除草的思路与可行性;同时,实地考察了无花果栽培情况,其采用的防草布抑制杂草生长、防虫网阻隔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模式既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又保障了作物品质。通过串联邢台科技助农、保定产业文化、沧州文化溯源的实践链条,团队系统构建起“种植-加工-流通-文化传承”的中医药产业认知闭环,也让团队更明晰中医药人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中的时代使命。

此次跨区域实践,实践团以邢台田间科技赋能为起点,经沧州文化根脉溯源深化,至保定产业解码与石家庄绿色种植实践收束,构建起贯穿中医药全产业链的认知体系。从酸枣抗逆技术攻关到扁鹊治未病思想传承,从雄安产城融合蓝图到安国市场脉搏把握,这场跨越千里的知行合一,为成员们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成长桥梁,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中医药的传承创新,离不开红色精神中那份坚守与担当,正是这样扎根大地、联结南北的探索与坚守,才能让传统医药在新时代的沃土上持续焕发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娜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