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萤火“三下乡”团队从潭村实践看“人才-文化”双驱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01 12: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佳玲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青年调研赋能乡村振兴,溪畔萤火“三下乡”团队从潭村实践看“人才-文化”双驱路径

大学生云报720日讯(通讯员 杨娟 王佳玲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对基层实际的精准把握与创新探索。2025年7月20日,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溪畔萤火队深入宁远县潭村开展调研,聚焦乡村人才留存与地域文化传承两大核心命题,为自主研发的“SC2BC”私域模型收集一手数据。此次调研不仅是高校学子服务乡村的实践探索,更折射出破解乡村发展共性难题的时代意义——在国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激活人才与文化的内生动力,成为基层治理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调研显示,潭村的地域文化认知呈现显著代际分化:年长者对传统节庆、民间故事、地方历史等本土文化元素大多较为熟悉,而年轻一代受多元文化冲击,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多呈碎片化,方言使用频率下降、文化符号认同感弱化等现象凸显。这种文化传承的断层,反映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共性挑战——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让青年群体重拾文化自信,让乡土文化从“老人的记忆”转化为“发展的资源”,是激活乡村精神内核的重要前提。

人才留存难题同样严峻。潭村多数青年选择外出务工,留乡群体以老年人与妇女为主。“家门口就业能兼顾家庭”的现实需求,与“薪资偏低、岗位不足”的发展瓶颈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乡村在就业吸引力上的短板。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广大乡村在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境: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缺乏稳定的人才队伍,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便成无源之水。

溪畔萤火队的调研与模型探索,恰是对这些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团队聚焦的“SC2BC”模型,试图通过数据支撑的商业模式创新,既为青年留乡创造“家庭与发展兼顾”的就业条件,又以年轻化方式激活地域文化价值。这种探索不仅是对潭村实际的针对性回应,更为全国乡村振兴中“人才回流”与“文化复兴”的融合路径提供了基层样本。

团队负责人郭俊廷表示,将基于调研数据完善模型,力求通过商业赋能破解人才与文化难题。从潭村的田野调查到模型的迭代优化,青年学子以专业智慧扎根乡土的实践,正是国家鼓励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唯有扎根基层、精准施策,才能让人才愿留下、文化能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这也是新时代青年参与国家战略、服务基层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撰文 | 杨娟 王佳玲

图片 | 赖丽燕 白承宇

审核 | 王籽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佳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