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肖科薪)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以初心凝聚奋进合力,于2025年7月27日至29日组织“锦城智造·实践兴邦”暑期实践团前往成都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带领青年学子深耕“万企调研行”。以“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为时代航向,让青春力量扎根成渝制造业转型前沿,在沉浸式认知实践中铸牢信念之基,在精准化产业赋能中践行青年担当, 用引领 “发展引擎”,强劲驱动青年力行“报国之路”。
一、研学实践:于历史光影间铸牢报国赤诚
漫步成都 “学习强国” 主题街区,数字技术生动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新思想新理念在光影流转中直抵人心。“学而时习之” 序厅、发展历程墙、“学习小站” 等学习空间,以沉浸式场景勾勒历史经纬,用互动式体验搭建与岁月对话的桥梁,让人在光影流转中遍览国家百年发展的壮阔征程:从创业启航的星火初燃到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科技强国的铿锵步履,每一页篇章都镌刻着伟大成就的勋章。
图为“学习强国”街区合影。谢诗琦 供图
“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攻坚锐气,正是今日智造强国最需要的精神密码。” 教工许继康立足国家发展战略的宏大视野,循着奋进精神的脉络引导制造学子,让奋斗基因与智能制造的时代命题在思想碰撞中融会贯通,让信仰的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矢志报国的青春动能。
图为“学习强国”街区参观。肖科薪 供图
二、企业调研:在产业一线感知中国制造脉动
信仰如炬,照亮实践征程;理想为帆,引航产业探索。制造学子怀揣赤诚初心,肩负青年使命,迈步走进成都三家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现场,聆听中国制造在时代浪潮中的铿锵脉动。
(一)盛德高科:新材料创新驶向智能未来
循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制造学子走进盛德高(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亲眼见证科技创新从实验室的微光蜕变为产业化浪潮的生动历程。技术研发陈经理、工程师樊欣与新入职校友张志豪并肩引路,带领大家穿梭于项目孵化车间:从材料配方的迭代到工艺流程的优化,从抗磨损性能的跃升到智能传感模块的嵌入,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从0到1”的创新智慧。工程师细致拆解技术原理,细数核心优势,让学子们在直观体验中触摸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劲脉搏。
图为工程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并介绍车间。杨凯 供图
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余前玉与制造学子围坐畅谈,从机械专业技能的精进之道,到新型行业的发展风口,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密钥,句句箴言都饱含对青年成长的期许。结合自身创业路上的风雨与收获,他特别强调“干一行、爱一行、深耕一行”的职业坚守,鼓励学子无论是在校园求学还是企业实践中,都要永保“敢于挑战、深耕细作”的闯劲与韧劲。特邀而来的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王朝明教授,则以学者的深邃与长者的关怀为同学们指引方向:“专业根基是创新的土壤,学科竞赛与项目实践是成长的阶梯,唯有主动拥抱机遇,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前辈们的肺腑之言,如灯塔般照亮了学子们的职业航向,更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制造业从业者“守正创新、久久为功”的精神传承。
图为余前玉经理与同学们交谈。杨凯 供图
(二)鸿睿科技:管理与技术融合的创新范本
深入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调试一线,人事行政部经理李昱澧引领大家走进井然有序的产品调试车间,多位工程师分别演示机器运转、拆解操作节点,解读药品智能检测、食品生产把控及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随后,团队探访了项目研发和实验室等核心部门。机械结构设计研发区的创新火花、数字化研究室的数据韵律,精密检测设备的“火眼金睛”、自主软件系统的“智慧大脑”,严谨的数据分析与前沿攻坚项目,企业在科技研发的深耕让学子们深刻认知其技术与创新实力。
图为李昱澧经理为同学们讲解。舒瑶 供图
行程中,李经理带大家走进了这家企业的“秘密家园”:公司为每一份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每一次热心助人的温暖瞬间、每一股团队中的正向能量都赋予了“积分”的重量,每月公示的积分排行榜上,前三名的名字总会伴着掌声与奖励闪耀登场。看似简单的机制,却像一台精密的齿轮,巧妙激发着团队的内生动力,凝聚起互助共进的合力,让整个企业氛围如春日花园般,洋溢着向上向善的蓬勃生机。
一场跨越校企的思想对话在坦诚的氛围中徐徐展开,公司总经理李明飞、副总经理任德均、人事行政部经理李昱澧、新入职校友代表与实践团围坐一堂,围绕企业发展的脉络、人才培养的密钥、职业成长的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度碰撞。总经理李明飞以“以终为始”的格局与“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的坚守寄语青年大学生,“要聚焦一个行业扎下根去,创建一支团队凝聚力量,深耕一个项目磨出锋芒,精通一类软件练就硬功。”推心置腹的交流,不仅让学子们收获了穿透行业表象的认知与照亮成长之路的启示,更让校企双方在理念共鸣中夯实了深化合作的信念,未来将在协同共进中,为产业升级与教育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图为经理与团队成员进行深入交流。谢诗琦 供图
(三)永益泵业:在传统工厂中感受匠心温度
步入成都永益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事部宣少波经理讲解中,传统制造业的真实图景鲜活铺展:特种泵体浇筑、打磨时的独特轰鸣,待加工的合金铸件与装配完成的耐腐蚀泵体在地面错落堆叠,勾勒出工业生产的粗粝肌理。高温、噪音与汗水的场景,彻底打破了学子们对制造业的浪漫滤镜,却也深刻感悟“每一台特种工业泵的诞生,都浸透着工程师在各道工序中对精度的极致追求。”
在交流过程中,宣经理坦言“如今制造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但内核始终是‘工匠精神’的坚守: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让每道工序经得起检验。”结合从业经历,他恳切建议“要把专业软件技能练得像‘手上功夫’一样娴熟,同时抬头看路,紧盯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行业前沿,才能在未来的产业浪潮中站稳脚跟。”大家难掩激动,眼中闪烁着进取的光芒,“原来课堂上的每一笔绘图,都可能影响国家装备的精度与效率!”
这场企业调研专项活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认知升级,更化作一次直抵心灵的职业导航。让制造学子们深刻体悟: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之间的距离,恰是青年成长的赛道;而将技术创新汇入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洪流,正是新时代工科青年应有的坐标与方向。
图为团队合影。辛贺冉 供图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以“红色文化+产业调研”双线并行的社会实践为纽带,将红色基因传承与产业实践创新深度耦合。以思政教育为魂、以专业成长为骨,在筑牢青年信仰根基的同时,推动其专业能力与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同频共振,既培育了心怀“国之大者”的理想信念,又锻造了扎根产业一线的实践本领。
本次实践打通了 “精神传承 — 品格锤炼 — 能力锻造 — 使命践行” 的闭环,让初心信念成为指引青年学生投身制造业的精神灯塔,让产业调研成为锤炼其攻坚克难的试炼场,将高校育人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驱动区域发展的持续动能,为制造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源源不断输送既有奋斗灵魂、又有专业筋骨的青年力量,彰显高等教育在育人征程中守正创新的时代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科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