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用好社会大课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知专业、了解专业,树立新时代青年矢志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7月23日-25日,沈阳工学院水利土木类专业师生12人组成的绿水青山社会实践团2025年暑假再启程,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方式,深入沈阳水利灌区一线、水利水电工程基地、沈北低空经济产业园,以“水利+”为脉络,探索辽宁水利经济发展的现状。
灌区溯源与科技跨界,拓宽认知边界
实践首日,沈阳工学院绿水青山社会实践团奔赴沈阳沈北灌区,探寻当地农业发展的“水脉密码”。在干河子拦河坝、浑北总干渠旁,水库工程师拆解渠系结构,详解三面闸干线灌区排水防涝、生态补水、灌溉调度功能——复杂渠网如大地血脉,将水源精准输送至万亩农田。从规划设计到改造升级,成员们见证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生命线”意义,深刻理解专业服务民生的使命。
随后,实践团跨界探访沈北低空经济产业园,沉浸式感受科技赋能产业的活力。从农业植保无人机到物流配送飞行器,完整产业链展现低空经济的无限潜力。交流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产业园的发展现状,目前已形成了涵盖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教育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正重塑着各个行业,低空经济作为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典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意识到自身所学专业与低空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大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
水库研学与民生共鸣,筑牢理论根基
次日,实践团走进辽水集团柴河水库和清河水库,开启水利枢纽的“深度解码”。水库工程师围绕水库建设史、枢纽结构、水文推演授课,从坝体设计逻辑到洪峰预判原理,抽丝剥茧解析水利工程的“安全密码”,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场景。实践团成员通过聆听讲解、实地学习和交流座谈,从水库建设的“筚路蓝缕”到现代枢纽的“智慧运维”,成员们见证水利工程从“防洪抗灾”到“生态协同”的迭代,在实践里提升理论认知,更坚定投身民生建设的决心,以青春力量助力水利事业发展与民生保障。
水电探秘与职业锚定,明晰发展方向
实践收官日,实践团聚焦“水利+能源”,探访东三省唯一混凝土空腹重力坝——桓仁浑江水库。过程中,国能集团国电和禹水电开发公司工程师为成员们介绍了水库的建设历史和混凝土坝体的结构优势,第一次看到空腹重力坝体内部结构,大家都为上一辈匠人的伟大工程练练称赞。深入电站,成员们学习水利发电原理和坝体结构运维,见证水流势能向电能的转化。期间,企业工程师也从水电工程建设到智慧运维,剖析水利土木行业未来就业市场的另一方向,为我们拓宽了未来发展就业的思路。
从水利灌溉到水电能源,三天实践串联起农业民生、科技跨界、能源发展场景,团队成员置身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浪潮,直观感受智慧水利、绿色水利的创新实践,切身体悟当代水利工作者以江河为卷、以奋斗作答,守护国家水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员们在“见天地、见民生、见专业”中,实现从知识学习到价值认同的跨越。这场青春实践,不仅是专业认知的深化,更是水利初心的厚植——以青春之我,筑民生水利,赴时代之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