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道情”童韵实践团队赋能婺州非遗开启幼儿美育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1 12: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6.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婺州道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现代娱乐方式冲击下年轻群体认知匮乏的困境。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背景下,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12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学生组成“道情”童韵实践团队,在黄艳、张璟琨两位教师指导下于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开启非遗幼儿美育探索。

团队深入走访胡云钱、杨菊兰等道情传承人,系统采录经典曲目20首,整理3万字文字资料,挖掘出15篇文化故事;同步调研5座道情文化场馆,与20余位艺人交流,收集300余份资料,为课程开发提供10个方向,构建起“高校+传承人+社区”的协同传承框架,系统梳理道情文化精髓。

针对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团队开发“道情童谣”“故事吟唱”等模块化趣味课程,通过方言儿歌、手工道具制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在金华4所幼儿园及6个社区文化站开展教学。200余名幼儿通过“道情小课堂”接触非遗,300余人次参与社区工作坊的道具制作与互动表演。课程试讲15次,幼儿参与度超95%、家长满意度超90%,配套开发的20课时课程体系与100余套教具,实现“趣味性-教育性-互动性”三位一体。

在文化传播层面,团队举办3场“青年讲好非遗故事”分享会,吸引300余人次参与;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50条短视频及20篇图文,累计播放量超5000次、阅读量达2万+,并与10所高校、5家文化机构合作开展21场联合活动,形成跨领域传播矩阵。

项目末期,团队筹备“道情非遗幼儿美育”成果展,通过幼儿手工作品、亲子表演、实践影像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成效,同步凝练出《婺州道情幼儿启蒙教案》及资源包,为非遗在幼儿教育中的落地提供可复制范式。实践中培养8名熟练道情演奏者、新增12个表演曲目,青年学生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让道情以童趣方式生长,是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项目负责人黄钰璇表示,团队将持续深化“非遗+美育”模式,推动婺州道情从文化遗产向活态教育资源转化,助力非遗在幼儿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让千年曲艺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