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肖萌萌)7月8日,贵州师范学院“青心黔行”志愿服务队走进头堡村,在村团组织支持下,以调研为基、方言为桥,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宣讲实践活动,为乡村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聚焦治理堵点,调研转化落地方案
针对头堡村“卫生积分制”评定人力不足、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员交织导致管理权限模糊等治理难题,实践团队深入收集每家每户的真实诉求,连夜打磨政策材料。将条文转化为“谁来评积分”“如何协同管理流动人口”等具体解题思路,使宣传单、讲解内容从“政策复读”转向贴合实际的落地方案,推动政策接“乡土气”。
图为志愿服务队队员为头堡村设计宣传单
图为志愿服务队队员为头堡村设计宣传KT板方言拆解政策,宣讲融入生活场景
实践队员身着红马甲入户宣讲,摒弃照本宣科,以乡音解读“两清两改两治理”核心内容:将“清沟渠”转化为“屋头不积水、少蚊虫”,将“改厕所”解读为“干净少生病”,把政策要点拆解为与村民切身相关的生活场景。同时以递纸巾等细节拉近距离,让政策宣讲变“拉家常”,提升村民理解度与接受度。
图为志愿服务队队员入户用方言为头堡村村民宣讲“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
定格庭院典范,榜样激发参与自觉
队员走访中捕捉“美丽庭院”实景——村民老张家花草错落、李婶家院坝整洁等场景,通过镜头记录并在村民间传播。以“左邻右舍可效仿”的身边榜样为示范,潜移默化引导村民主动收拾院落、清理杂物,推动治理要求逐步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图为志愿服务队队员与头堡村村民合影
实践浸润初心,深化治理价值认知
走访中,九旬“豆腐奶奶”每日风雨无阻背筐卖豆腐的坚韧身影,让队员深受震撼。当队员用方言为其讲解政策时,老人摩挲传单的细节,让队员深刻体悟:治理的终极意义在于守护乡土中勤劳坚韧的生活本真。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收获政策落地经验,更明晰了“为何而治”的青春答案。
图为志愿队队员与“豆腐奶奶”合影
“大学生用接地气的方式让政策入了心。”头堡村团组织负责人李诗宇表示,头堡村的改变正在青春力量带动下悄然发生。团队指导老师称:“三下乡是让青年在乡土实践中读懂治理内涵、践行担当的生动课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萌萌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