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王优)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青心黔行”志愿服务队,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头堡村创新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宣传,通过关键词提炼、民族化视觉设计及入户宣讲,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可视化:让政策入脑入心
团队将复杂政策提炼为村民易懂的短句关键词:清垃圾提炼为四分三清”,分别是分时段、分类别、分区域、分责任,路面清/沟渠清/院落清,改厕所 提炼为“三有四无”,分别是有顶棚、有冲水、有防蝇,无臭味/无蚊虫/无渗漏/无暴露。KT板采用绿色生态主基调,搭配布依族枫香染纹样边框。核心政策用黄色大字突出,配以渔洞峡水流为背景图,如“污水治理”板块下方即印有治理前后的河道对比照片。
图为实践团设计宣传物料KT展板和宣传页
宣传页接地气:色彩引导行动
宣传页以绿色、蓝色、黄色为主色调, 顶部印有醒目标语“头堡是我家,美丽靠大家”。根据贵阳贵安“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指引,志愿队在设计正文部分时,重点标注“两清两改两治理”具体含义:“两清”指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两改”指改厕所、改圈舍、“两治理”指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并配以简明图标辅助理解。绿色区域突出政策目标,蓝色区域列明村民具体行动指南,黄色区域标注奖励机制,如“清洁家庭可获生活用品奖励”。宣传页底部配有一幅手绘插图,展现两名村民正在弯腰拾掇垃圾的场景,生动诠释“人人参与环境治理” 的理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设计“两清两改两治理”主题宣传页
方言宣讲见真情:村民的治理自觉
队员用方言入户讲解时,遇见治理小队杨老伯。他知晓志愿队的来意后,便自豪道:“咱可是自愿参与的!”宣讲结束返程时,队员目睹老伯拖着手推车改装的垃圾箱,弯腰捡拾路面烟头。“每周清扫三次,看着头堡村变得更干净,比啥都强”,杨老伯一边清理道路一边说道。
图为志愿队入户宣讲遇头堡村治理小队队员,后续记录到其参与“两改“环境整治工作
图为头堡村治理小队队员清理道路
本次实践完成16块KT板、150份宣传页升级,收集村民反馈64条。团队以关键词破解理解难题,用色彩构建行动认知,借基层智慧优化机制,让政策宣传真正“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优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