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土岗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1 12: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芳   阅读 9.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李芳)7月22日至28日,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白土岗乡,以“推普”为纽带,融合语言文化、科学实验与互动体验,为白土岗乡泾兴村、枣岗子村、长流水村等村150余名中小学生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推普+中小学语言文化素养提升活动。


推普+语言文化:让普通话在文化浸润中生根

夯实基础:从拼音起步的“语言启蒙”。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成员通过趣味动画、发音口型示范等方式,逐字逐句教孩子们认读声母、韵母,练习四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针对部分孩子方言发音的习惯,耐心纠正,用“你动我猜”“击鼓传花”等小游戏,让枯燥的发音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孩子们打下标准普通话的基础。

▲图为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与白土岗小学生同上普通话推广课堂

文化赋能:在故事习俗中深化理解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普通话背后的文化内涵,实践团队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入教学:吟诵《望岳》等经典古诗;挑战“四是四,十是十”等绕口令;讲述《鸡毛信》等红色故事;分享宁夏枸杞种植、回族当地习俗。多样的形式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普通话的理解,更点燃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推普+科学实验:让普通话成为探索世界的工具

“为什么盐会跟着声音跳舞?”“纸巾怎么能让彩虹‘搬家’?”带着这些好奇,孩子们走进了“推普+科学实验”的奇妙课堂。

声波可视化实验:盐粒跳动的“声音魔法”。白土岗乡孩子们对着覆盖薄膜的托盘讲话,看着盐粒随着自己的普通话发音跳动,脸上写满了惊喜。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巧妙结合,孩子们在动手探索中既学会了表达,又爱上了科学。

纸巾彩虹桥实验:毛细现象的“色彩奇迹”。孩子们将彩色颜料倒入杯子,并用纸巾连接,纸巾上的色彩慢慢晕染连接。“纸巾把颜色运到了另一个杯子里”孩子们兴奋地用普通话分享发现。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普通话也成为了孩子们交流沟通的工具。

▲图为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与白土岗小学生观察彩虹桥实验

推普+互动:让普通话在实践分享中升温

语言的活力在于运用。实践团队通过非遗体验与情景对话,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普通话交流场景。

非遗漆扇制作:用普通话传承传统技艺。实践团队用普通话讲解漆扇的历史与制作工艺,带领孩子们调配色彩制作漆扇。一把把承载着创意的漆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想法、表达热爱的媒介。

▲图为课间小游戏

情景对话:用普通话分享心中的“小世界”。“谁的家乡有甜甜的西瓜!”“我想当老师,教更多人说普通话!”,在“我的家乡与梦想”情景对话环节,孩子们围坐成圈,用普通话交流。普通话不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连接心灵、传递情感的桥梁。

此次活动,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创新方式将推普与文化、科学、实践深度融合,帮助乡村孩子们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更让他们在学习中拓宽了视野、点燃了梦想。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探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让普通话成为赋能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图为威海职业学院“‘筑’力推普,同心同行”实践团推普课堂合影留念

撰文 |李天人、 刘硕

图片 | 谷胜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