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新芽映龙源,青春实践育新苗——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师生进社区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30 22: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21日至26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爱润新芽,“珙桐”成长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炽热情怀,深入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龙源社区,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青春向社区,实践育新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以精心设计的多元课程浸润童心,以扎实的普法调研倾听民声,以深情的红色追寻铸魂育人,在社区沃土上深耕实践,为儿童成长播撒希望,为基层治理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合照

非遗匠心传文脉,多元课堂启童智

文化润心田,巧手育新芽。在龙源社区公益性暑托班的课堂上,团队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激发儿童创造力紧密结合,打造了系列化、沉浸式的特色课程。在传统文化启蒙环节,“古文与书法”课程让孩子们领略汉字之美,感悟文化底蕴;创新思维培养同样精彩,“基础建筑”知识结合“立体拼图搭建”实践,锻炼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

非遗技艺的传承是课程体系中的璀璨明珠。实践期内,孩子们依次体验了“非遗泥塑”、“非遗扎染”、“非遗中国结”。一团团陶土在揉捏中化身灵动小物,素白布匹在蓝靛浸染下幻化万千图案,红绳在穿梭缠绕间凝结吉祥符号。一件件凝结童趣与匠心的作品——泥塑小像、扎染方巾、中国结挂饰——它们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根植于幼小心灵,静待未来枝繁叶茂。

普法问需走基层,法治调研探实情

脚步连民心,数据映真知。为深入了解社区法治生态,服务基层治理,团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普法认知调研。一方面,团队为社区儿童量身定制了生动有趣的“普法教育”课程,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法律常识融入趣味学习,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法治的幼苗。另一方面,团队深入社区开展调研,穿梭于楼宇巷陌、活动广场,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耐心倾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和真实诉求,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同时,队员们专访社区工作者,深度交流他们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面临的现实挑战。

红色精神砺壮志,长卷共绘续红魂

追寻英雄迹,童心永向党。团队以赤子之心,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场贯穿实践全程的红色主题教育,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在课堂上,实践队员深情讲述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感人事迹,将她的坚定信仰、英勇无畏和深沉母爱娓娓道来,让英雄的光辉形象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中。此外,实践队员还与孩子们共同构思、携手绘制了一幅长达十米的“赵一曼精神”主题长卷。稚嫩的笔触饱含深情,勾勒出英雄的坚毅面容,绚烂的色彩倾注了无限的敬仰与追思。实践尾声,团队带领孩子们走进庄严肃穆的赵一曼纪念馆。面对珍贵的文物史料和历史场景,孩子们屏息凝神,宣讲中的故事变得无比真切,英雄的精神在实地感悟中得到升华。

这幅凝聚集体智慧与情感的十米长卷绘画,连同纪念馆的深刻足迹,构成了本次红色教育的核心精神印记。它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课,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童心的共鸣中赓续传承。“我要像英雄赵一曼一样勇敢!”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抚摸着画卷,眼神坚定地说道。

六日躬耕结硕果,“珙桐”新枝沐阳生。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爱润新芽,“珙桐”成长社会实践团队的龙源社区之行圆满落幕。他们以“青春向社区”的躬身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非遗传承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普法调研中贡献基层治理的智慧,在红色追寻中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一件件童趣盎然的非遗作品、一份聚焦民情的法治报告、一幅饱含深情的英雄长卷,是实践育人的丰硕成果,更是“珙桐”新芽在社区沃土上茁壮成长的见证。这群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终将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国家,在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舒展成林,撑起未来的一片绿荫。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