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帜承薪传古道,青春砺志拓新程——沧州交通学院“薪火促兴,同心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四维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5-07-30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引言

2025年盛夏,在张家口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时代创新的土地上,沧州交通学院“薪火促兴,同心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社会实践。通过走访红色遗址、深入乡村调研、体验非遗技艺、考察冬奥场馆,学生们不仅见证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在行走中思考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本次实践以“红色教育—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科技创新”为主线,构建起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让青年学子在亲身体验中完成精神成长。

一、红色寻根:赤帜丹心照张垣,青衿壮志承薪火

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烈士纪念塔前,关工委老同志的真情讲述让历史变得鲜活可感。学生们从最初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这种转变印证了体验式教育的独特价值。爱吾庐冯玉祥图书馆以其原生态的保存方式启示大家:历史记忆的生命力在于与日常生活的交融。集体诵读吉鸿昌就义诗的仪式教育,更让青年学子在情感共鸣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二、乡野躬行:沃土情深探振兴,青春步履量山河

黄家湾村的实践展现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薄弱的产业形成鲜明对比,村干部“做人的工作就是很具体”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基层治理的真谛。在与村民的互动中,青年学子既认识到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也感受到质朴情感的温暖力量。这种双向成长启示大家,乡村振兴需要外部支持与内生动力相结合,更需要青年一代的持续参与。

三、非遗问道:巧手仁心传古韵,少年意气焕新章

崇礼文化馆的非遗研学活动带来了一场文化觉醒。赵廷友老师的正骨技艺展示,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传统医学的智慧与实效。义诊现场的生动案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让“文化自信”从抽象概念变为切身体验。学生们提出的创新传承设想,更展现了青年一代将传统“活化”的潜力与担当。

四、科创致远:匠心独运铸冬梦,智启未来展鹏程

从太子城遗址保护到“雪如意”跳台设计,冬奥建设处处体现着历史敬畏与科技创新的统一。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转型,则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这些实践案例启示青年:既要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要具备突破创新的时代勇气。

五、校地共建:凝聚青春合力,深化实践成效

在共青团桥东区委的统筹协调下,实践团与当地多部门开展深度共建合作。与张家口广播电视台、职教中心志愿团队开展“桑梓计划”志愿服务交流,主持人启航分享的基层故事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志愿精神的内涵;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实践队在地质博物馆开展联合研学,通过专业讲解深化对地质科学的认知;与桥东区团委共同组织实践成果分享会《启航公益之声》电台直播活动,将调研发现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建议。这种“高校—政府—媒体”多方联动模式,既拓展了实践维度,更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青春智慧真正融入地方发展。

结语

这次张家口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构建的多维育人体系,让学子们在红色教育中铸魂、乡村田野中砺志、非遗传承中增信、科技创新中启智、校地共建中凝聚合力。青年学子通过亲身体验,完成了从认知到认同、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跃升。此次实践成果丰硕,青年学子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更以实际行动为地方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作为教育工作者,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找准定位,以真才实学服务国家发展,用创新创造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青春篇章!(韩培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