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大“秦工薪火”实践团:在钢铁织梦与砖瓦余温中触摸工业灵魂

发布时间:2025-07-30 21: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庞文瑶   阅读 6.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当晨曦穿透城市楼宇的缝隙,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秦工薪火” 实践团踏上了追寻三秦大地工业血脉的旅程。大华 1935 褪色的红砖厂房与老钢厂斑驳的钢铁脊梁,不再仅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成为叩响历史门扉、聆听岁月回响的起点。实践团以青年学子之眼,在旧机器的沉寂与新空间的脉动之间,尝试解读融入城市骨血的陕西工业精神密码。

走进大华 1935,时间仿佛在巨大的锯齿形厂房深处放缓了脚步。指尖轻抚布满岁月刻痕的砖墙,目光掠过墙上褪色却依然倔强的生产标语,昔日 “纱城” 的喧嚣仿佛穿透时空扑面而来。实践团驻足于一台布满尘灰的细纱机前,其内部电气线路虽已沉寂,却曾如精密的神经网,驱动万千纱锭日夜飞旋。这并非冰冷的金属遗骸,而是无数普通工人以汗水与智慧编织生活经纬的具象丰碑。当讲解员讲述当年工人如何在极端条件下坚持生产、革新工艺的故事,那些看似遥远的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瞬间变得滚烫而具体——它们正是织就陕西工业壮阔图景最坚韧的纱线。

离开大华的织机轰鸣,转身便遇见钢花飞溅的厚重记忆。在老钢厂由巨型车间蜕变的创意园区里,实践团目睹了工业遗产令人惊叹的蜕变与新生。粗犷的钢梁结构被巧妙保留,与轻盈的现代设计语言碰撞融合,冰冷钢铁的硬朗线条间,竟流淌出艺术与思想的暖流。特别驻足于一处保留完好的巨型天车轨道之下,仰望那曾吊运千钧的钢铁巨臂,强烈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升腾 —— 它既承载着昔日产业工人 “敢啃硬骨头、能打攻坚战” 的硬朗风骨,更在今日焕发出 “锐意转型、勇于突破” 的时代锐气。工业的刚健与创新的柔韧在此处水乳交融,谱写着面向未来的新叙事。

穿行于这两处工业地标,一种深沉的力量在实践团成员胸中激荡。从大华女工指尖的纱线到钢厂炉前翻腾的铁水,陕西工业精神的核心,正是在平凡岗位上那份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责任的如山坚守。这份精神,于电气学子而言,更如明灯照亮前路。旧设备线路的严谨排布,是工程逻辑无声的教诲;而遗产的活化新生,则昭示着技术迭代与人文关怀融合的无限可能 —— 它要求电气学子不仅精研电路原理,更要具备让技术 “向新而生” 的远见与创造力。

“秦工薪火” 实践团的探寻之旅,是一次对历史肌理的深情触摸,更是对前行方向的清醒校准。那深植于大华砖缝、熔铸于钢厂筋骨中的 “实干、坚韧、创新、担当”,已非抽象的口号,而成为实践团成员心中燃烧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电气人,他们将以青春为引,传承这历久弥新的工业火种 —— 既要做精进专业的 “变压器”,在时代洪流中降压浮躁、升压担当;更要做敢于创新的 “永动机”,在科技前沿的无人区,为陕西乃至中国工业的明天注入不竭动力。

工业遗产的砖瓦余温犹存,而属于新时代电气人的崭新篇章,正随电流奔涌,在每一个实验室的灯火通明处悄然写就。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大华1935参与实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庞文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