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张舒怡)7月28日,内港村的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一堂以“家乡的甜泉水”为主题的科普课,让村里的孩子们围着志愿者老师,听得格外入神。从家门口的山泉为何清甜,到远方高原、火山地区的泉水如何形成,一个个关于水的奥秘被层层揭开。
课堂开始,孩子们拿着小瓶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山泉水的清澈透明,对比自来水与泉水的口感差异。
▲图为志愿者在与孩子们共同观察泉水特点(杨玉娇 摄)
“大家每天喝的山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呀?”接着,志愿者的提问就引发了孩子们的热议。有人说“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有人猜“是天上的雨水渗下去的”。带着这些好奇,老师用动画短片展示了水循环的过程:雨水、雪水渗入地表,经过岩层过滤、净化,最终在山谷间汇聚成泉。“咱们内港村的山多是石灰岩,水流过的时候,会带走天然的矿物质以及竹子根系分泌的半乳糖,这就是泉水喝起来甜甜的原因。”
▲图为学生在重述泉水形成过程(段贝黎 摄)
除了家乡的泉,志愿者还拓展了不同地域山泉的故事。讲到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如何形成涌泉时,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听到火山喷发区的泉水因地质活动带有硫磺味,大家又忍不住发出惊叹。“原来泉水也有这么多‘性格’!”其中一个孩子说,“村的泉水是‘温柔的’,火山的泉水是‘热情的’。”
▲图为学生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杨玉娇 摄)
“以前只知道泉水好喝,现在才明白,每一口甜都藏着家乡的地理密码。”村民笑着说,这样的课让孩子们更爱家乡了。志愿者表示,希望通过身边的自然现象,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种下探索科学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孜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