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牵闽台一脉,匠心守非遗千秋——福州大学经管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30 21: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苏雨湘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20日至7月21日,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矜探茶·寻遗之旅”实践队来到漳州市漳浦县探访天福茗茶基地及周边文化场馆,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教育、闽台文化与非遗传承的特色实践学习活动,踏足实地深悟历史底蕴,躬身探寻赓续文化根脉。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员在皮定均将军站学习其革命历程与英勇事迹

实践队首站来到皮定均将军府,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细细看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可贵的实物展品。通过这些珍贵的物件,队员们详细了解到皮定均将军从长征时期的英勇作战,到抗日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中中原突围的壮举等革命历程与英勇事迹。将军在战争年代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和工作中的奋进力量。

探访闽台民俗 共话文化同源

实践队队员在闽台民俗文化馆体悟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共性

在闽台文化民俗馆,实践队深入考察了两地同根同源的文化脉络。队员们仔细参观了涵盖传统建筑、生产生活器具、节庆习俗、民间信仰、饮食文化等内容的丰富展品。从相似的建筑构件到共同的民间神祇崇拜,从相近的饮食习惯到如出一辙的节庆活动,无不生动印证着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不可分割的文化共性。此次探访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是维系民族情感、促进心灵契合的重要基础,也是青年学子肩负的时代责任。

体验非遗魅力 感受匠心传承。

非遗文化体验是此次“三下乡”实践的重点环节。队员们首先观摩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提线木偶的精彩表演,近距离感受了艺人凭借指尖巧技赋予木偶生命的独特艺术魅力。随后,实践队队员们还向老师请教学习甩袖技巧。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实则需要精准把控手腕力度与丝线角度。老师手把手指导,从握线讲起。起初丝线缠结,衣袖不听使唤,经反复练习,木偶衣袖终于划出优美弧线。队员们笑逐颜开,真切体会到非遗技艺的艰辛与奇妙,感受文化传承的重量。

提线木偶表演老师实地教学

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提线木偶表演

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队员们深入了解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与保护举措,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青年群体正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表达与实践参与确保文化根脉永续。

实践队队员在漳浦非遗文化馆参观学习的合影

此次漳浦“三下乡”实践学习活动,通过“红色教育+文化探源+非遗体验”的多维度、深层次的实践模式,有效拓宽了实践队青年的视野格局,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价值与时代意义的理解。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矜探茶·寻遗之旅”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宣传闽台文化历史,弘扬非遗保护理念,以实际行动为赓续中华文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衿探茶,寻遗之旅“实践队

通信员/苏雨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雨湘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